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生態城市是建設方向 觀念改變將帶來技術革新 “政府、企業、居民,都對生態城市的建設負有責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0-17  瀏覽次數:106
    核心提示: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生態城市是建設方向 觀念改變將帶來技術革新 “政府、企業、居民,都對生態城市的建設負有責任。”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每經記者朱玫潔每經編輯劉艷美

    “人均能耗、單位GDP能耗、總的能耗,究竟是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增加還是在遞減?這值得考慮。”在2日舉行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9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提出這個問題。

    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環境影響,使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其數十年來始終關注的命題。“環保工作中技術很重要,但戰略更重要。”錢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她眼里,中國提出了許多城市概念,美麗城市、宜居城市等,而她希望,我們可以將生態城市作為一個建設方向,建設一種緊湊、充滿活力、節能的人類聚居地形態,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鼓勵全民參與

    83歲的錢易是我國環境工程領軍式人物,在工業廢水處理、城市廢水凈化、水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等領域,有著突破性成果。

    近幾年,她將視野放在更復合的領域上——生態文明建設。“我們做環保的人都有這種體會,環保要和大的戰略、與各行各業聯系起來,只做尾端技術處理不是個好辦法。”錢易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污染治理花費高、見效慢,是場持久戰。從日本經驗來看,認真治理大氣污染需要10年才能看到效果,水污染恐怕要二三十年,土壤與地下水污染則需30年之久。

    “但如果我們能說服排放污水的企業和居民少排污水、節約用水,這能解決大問題。”在錢易看來,全社會形成節能減排的觀念非常重要,“必須依靠各行各業的人”。

    錢易說,“觀念可以帶來技術革新”,如果大家都有了環保理念,那么企業技術就會往清潔生產、循環經濟方向去研究,而不僅是靠(環保人)做末端污染處理。

    2016年,錢易以80歲高齡出任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如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各個方面。在她看來,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僅被當作環保部門的事,一定要把它變成全民的事。錢易還透露,教育部正在編制關于小學、中學、大學生態文明教育的規劃,將出臺具體指導意見。

    提高生態效率

    1987年,城市生態學家楊尼特斯基(O.Yanitsky)提出“生態城市”概念,他認為生態城市是環境和諧、經濟高效、發展持續的人類住區。美國生態學家R·雷基斯特也提出,生態城市就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它是緊湊、充滿活力、節能,并且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聚居地。

    中國在快速城鎮化過程中,也提出諸多和城市建設相關的概念——美麗城市、花園城市、健康城市等,錢易則希望,生態城市能成為一個建設方向。其中,城市發展是否“節能”,是她關注的重點之一。“人均能耗、單位GDP能耗和總的能耗究竟是隨著我們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增加還是在遞減?這應該考慮。”

    不久前,錢易在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國情講壇上提到,自己很欣賞環境影響控制方程:I=PAT。而這個公式發明者最后的結論是:“要減小總的環境影響,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提高生態效率。”

    放眼世界,提高生態效率(單位資源量能支持的GDP增長量),正是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影響之間矛盾的重要途徑。比如,1980年到2000年的20年間,歐盟GDP增加56%,而資源消耗量僅增長2%左右。也就是說,其通過科技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當下,中國一些城市也提出發展新標準,如上海“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

    對此,錢易提出,城市規劃設計應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比如城市規模要控制,不能一味擴大膨脹。公共建筑,特別是政府辦公樓、廣場等,不要追求“大、洋、闊”。她表示:“中國人均土地面積很少,很多地方有所謂的形象工程、標志工程,不符合生態文明理念。”

    開發“城市礦山”

    近30年來,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實踐,一直是錢易關注的重點。她呼吁,生態城市“要大力開發‘城市礦山’,把城市垃圾作為資源來開發利用”,工業垃圾和廢品應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像餐廚垃圾,可以回收工業油、回收能源、做肥料;廢棄木材,經過加工,能做漂亮的桌椅;廢棄的電子產品拆開分類,分別回收,這能節省多少資源?”錢易曾表示,把這些事做好了,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開發“城市礦山”僅是循環經濟的一個環節。在錢易看來,農業、工業、交通、能源、建筑、旅游、服務業等各行業發展,都應該符合生態理念,做到節約資源、環境友好。“工業,我們就要辦生態工業,很多工業園區也應該努力建成生態工業園區”。錢易說。

    工業園區要生態化,意味著園區內所有工業企業內部要推行清潔生產,同時園區中不同的工業企業之間要實現廢物交換與利用,形成共生代謝關系;不同工業企業之間的物質資源和能源要實現梯級利用。

    事實上,國內已有一些成功案例。如廣西貴港生態工業園區,貴港制糖工業發達,當地利用制糖原材料甘蔗發展了很多其他產業。如用甘蔗葉、甘蔗梢來養牛,并建設了一個肉制品廠,一個奶制品廠;用甘蔗渣制漿造紙,甘蔗(髓)用來發電,甘蔗過濾的泥做有機肥,糖蜜則涌來做酒精酵母。

    “這把資源利用率最大化,把污染物排放量最小化,我們要多發展這樣的生態工業園區。”錢易此前曾公開表示。

    除了工業,對于當下各城市大力發展的服務業,錢易也提出警示:“現在第三產業能耗是個大弱點,大問題。”比如,酒店、旅館等人均耗電、耗水量,遠高于人們在家中的使用量。另外,現在城市夜間有不少燈光形成的夜景。“有多少人在享受這些夜景?”錢易說,這些夜景的能量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值得考慮。

    “政府、企業、居民,都對生態城市的建設負有責任。”錢易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錢易:生態城市是建設方向 觀念改變將帶來技術革新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清水河县| 德令哈市| 恭城| 辽宁省| 高雄市| 台江县| 兴隆县| 马边| 墨脱县| 秀山| 乌兰浩特市| 亳州市| 克什克腾旗| 彰武县| 资阳市| 温州市| 通辽市| 清水河县| 喀喇| 固始县| 华亭县| 且末县| 磐安县| 溆浦县| 靖远县| 韶山市| 澄城县| 辛集市| 华阴市| 湖口县| 卫辉市| 香河县| 芷江| 南通市| 弥勒县| 镇康县| 胶南市| 白银市| 北安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