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召開:探索經濟新動能 聚焦高質量發展
“探索經濟新動能、聚焦高質量發展”,由經濟日報指導,《經濟》雜志社主辦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于2019年3月23日在北京順利召開。與會專家領導圍繞當前經濟熱點及中央一系列政策精神,共同探討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挖掘未來產業發展和城市發展的新動能。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本次論壇的召開可謂恰逢其時。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致辭并宣布會議召開。《經濟》雜志社社長陳志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由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跨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向。“當前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路上不斷前進,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究竟什么是高質量的發展?第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在發言中表示,有三句話需要進行更好地理解,一是穩中有變,二是穩中有憂,三是中國經濟困難與希望同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不能忘記五大發展理念這個前提;二是要把創新和工匠精神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三是不僅要開拓國內市場,還要開拓國外市場;四是要用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重要抓手。
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一個大課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動能結構都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從需求方面來說,要更多地依靠消費升級來拉動經濟增長;從產業結構來說,二、三產業并重但主要通過第三產業拉動增長;從動能結構來說,要依靠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來拉動增長。侯云春表示,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只要能戰勝挑戰,就能變成機遇。
對于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季曉南表示,要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在他看來,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經驗,核心是要處理好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關系,要義是實現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共同融合發展,關鍵是形成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一整套制度,并使這個制度得到有效的貫徹落實。
高質量發展,企業是實踐和創造的主體。太平洋建設董事局主席、中國國際商會副會長、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副會長嚴昊在發言中就如何通過創新模式、精準發力脫貧攻堅跟大家做了分享交流。其表示,太平洋建設始終堅持五大投資思維:政治思維、實業思維、國際思維、社會思維、人性思維,根據國家戰略,即使調整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投資重點。
元亨祥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程芳則從微觀的角度談及未來我們究竟需要做什么。在他看來,中國改革開放40年,工業化、城市化和住宅商品化對中國經濟發展功不可沒,是經濟發展的引擎和基礎。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經濟總量巨大,新型城鎮化必將帶來一輪新的、巨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面對新的時代,政府在思考如何通過新興技術,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和支持,企業也在思考新興技術如何與傳統財稅相結合,實現超車換道,突破財務管理瓶頸。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新時代下,越來越多的政府財稅治理風險開始顯現,網絡信息泄漏、網絡詐騙等網絡安全成為政府實施“互聯網+”政府財稅治理必須考慮的關鍵性問題。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助力,那么金融該如何服務高質量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表示,發展企業有三個方面要關注:一是黑天鵝,二是灰犀牛,三是白天鵝。“科技革命就是白天鵝之一,會打開金融業的發展空間,支持實體經濟能力提升。做好科技金融,就能讓金融更好地融入實體經濟中。”
城市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就 為主題進行了解讀。他表示,我們的廢物利用要形成產業鏈,任何廢物最后都要無害化處置,這對城市有重要作用。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團首席專家竇文章則圍繞“區域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的主題進行演講,他表示文旅融合要從4個方面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一,文化文脈完整與旅游市場偏好要協調統一;第二,實現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升級蝶變;第三,創新驅動與產學研協同發展;第四,做活服務貿易,提升地方文化自信與區域影響力。
會上,《經濟》雜志社社長陳志強,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中國城市經濟學會秘書長陳洪波,香山智庫理事長、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周凱波,京東集團副總裁蔡磊,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團首席專家竇文章,元亨祥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程芳等共同宣布“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課題儀式正式啟動。
本次論壇由中經國元(北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承辦,元亨祥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獨家戰略合作伙伴對本次論壇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