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拜訪中持股份(21.990, -0.17, -0.77%)董事長許國棟那天,恰好趕上他參與推動的污水處理概念廠召開媒體見面會。于是,我們的訪談安排到了下午。
許國棟是一位有故事的人。15歲考入清華大學,21歲成為大學老師,27歲下海。20多年的創業生涯中,先后創辦了在不同時期具有標桿意義的環保企業——建工金源和中持環保。
如果把許國棟的經歷比作一盒磁帶,那么A面就是創新,B面則是團隊,任何一面都是他的特質。但這盒磁帶只有環保一首曲子。
“很幸運,我一直很開心地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許國棟向記者表示。
環保圈的資本“寵兒”
1992年,借著鄧小平南巡的東風,中國社會許多人開始了創業經商活動,他們中的某一部分知識分子也被稱為“92派”,許國棟就是其中的一員。
“當時學校鼓勵大家去做點事情,我的回答就是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大一點。”許國棟告訴記者。
上清華時,許國棟的老師錢易曾經說過,未來的污水是資源,這句話影響他至今。一頭扎進商海洪流的許國棟成為了中國環保產業市場化發展的最早踐行者之一,他一手創立的建工金源一度是國內最大的市政污水處理企業,建工金源甚至被喻為環保行業中的“黃埔軍校”。
許國棟自認為是一個踏實的人,看準了就會去堅持。多年下來,他不但在環保領域干得風生水起,也贏得了市場的普遍認可。
比如許國棟創立中持股份的時候,就受到了投資人的熱捧。有文章是這么描述的:北極光創始人鄧峰與許國棟同為清華校友,但由于北極光跟進稍晚,也沒能投資中持水務。
鄧峰特意叮囑許國棟,中持的下一個項目北極光一定要投資。后來北極光投資了做污泥和有機固廢處理的中持綠色。北極光投資的前一年,中持綠色的營業收入僅300多萬元。
對于為何成為資本“寵兒”的問題,許國棟認為,主要還是看好他個人以及背后的團隊。
事實證明,如今中持環保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集團公司。從河南小城走出來的許國棟本人也早已成為朋友筆下那位可以“豪情萬丈買下整個超市雞蛋”的勵志主角。

中小城“大贏家”
許國棟喜歡學習和思考。聽說他當年愛讀德魯克,不過他最近聊得比較多的是賦能式投資。
他告訴記者,跟傳統的大組織管理不一樣,很小的組織也能把事情做好。中持這幾年特別注重小組織和自激勵管理。過去做的這些變革,恰好和賦能式投資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不謀而合,即協同是創造價值的最大法寶。
許國棟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做建工金源的時候,整體就有一個特別清晰的價值觀,就是以人為本。這些年,他帶領過經歷了中國水務市場拼殺的黃金團隊,為行業貢獻了數個開創先河的運營模式,但是他也強調“我們每過四五年時間就要比較大地自我變革一下,從而保持激情,保持活力。”
許國棟毫不掩飾他對團隊的贊許,就像他在運作企業時,基本上不愛做花里胡哨的動作。之所以將目光聚焦于中小城市,原因是許國棟判斷,“大城市的餅已經被瓜分殆盡”。
他瞄準了市場的縫隙,以東部和中部發達地區處在環境改善和轉變發展方式最前端的縣或縣級市為典型市場,成為中小城市的水處理能手。
中小城市客戶確實成為了中持股份的主要業績驅動因素。中持股份2017年年報顯示,憑借豐富的技術和行業經驗,以及多年深耕中小城市,公司有效抓住了行業發展機遇,各項業務取得了顯著成效。在獲得單一業務之后,公司能夠繼續獲得滿足客戶延伸需求的機會,而且增量業務的獲得成本較低,利潤空間更大。
以夢為馬 逐水而行
中持股份上會首發或通過,很多朋友向許國棟表示祝賀,許國棟回復“對投資人和兄弟有個交代了,以后可以做點更有意思的事。”
于是,他和一些行業知名專家開始搗鼓污水處理概念廠。這個概念來源于汽車行業的“概念車”,希望通過前瞻的構思、獨特的創意和最新的科技成果打造出城市污水廠,以探索中國環境保護的未來方向。
許國棟告訴記者,作為多年的水務老兵,他想為接下來的10-20年甚至更遠謀求一些東西,因緣際會遇到了概念廠。“中持預計要投2個億來建設污水處理概念廠。”
相對于傳統的污水處理廠,概念廠提出了4個新的目標,即:水質可持續、能源回收、資源循環、環境友好。
2014年初,污水處理概念廠計劃提出時,設立的時間表是2016年底開始開工建設,2018年底開始運行。但2018年4月17日,首個污水處理概念廠才在江蘇宜興正式奠基。
概念廠得到了市場極大的關注。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明良就表示,聽說污水處理概念廠還要新建5座,特別希望能把它引進到雄安新區。
“我想,這就是技術創新。能得到包括雄安新區在內的市場的認可更加證明創新的價值。”許國棟表示。 在一個領域長時間做同一件事情并不難,但接受新的挑戰并不容易。當記者問許國棟這么做是否是因為情懷,他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他描畫的藍圖中,未來將通過先進的規劃理念和科技應用,污水廠(及其他環境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生態景觀等組塊將被有機整合,使污水處理廠從避之不及的城市“負資產”變為與城市生活融為一體的“正資產”。
“國際上預判未來水處理技術的制高點在中國,對此觀點,我十分確信。”許國棟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