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全面推進“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模式 全域治污讓球溪河變清亮
|
|
“生化池在安裝設備,按計劃今年底前投入使用。”11月16日,眉山市仁壽縣珠嘉鎮,該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現場,負責人黃萬兵介紹,該廠投用后每天可處理3萬噸生活污水,旁邊還有生態濕地凈化水質,到時流入球溪河的水就清亮了。 球溪河是沱江一級支流,在仁壽境內全長94.5公里。近年來,受城鎮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影響,球溪河(仁壽段)流域發輪河口出境斷面水質常年為劣V類。當地提出目標,球溪河(仁壽段)要在2018年消除劣V類、2019年達地表水Ⅲ類。 3年內建成污水處理廠(站)96處 “球溪河水質差,根本原因之一是污水處理設施‘欠了賬’。”仁壽縣水務局副局長龔玉兵坦言,近幾年仁壽縣城居住人口達到40多萬,但只有一個污水處理廠,一直超負荷運行。 為從根源上解決污水入河問題,仁壽縣規劃3年內投資27.8億元,分3批次建成污水處理廠(站)96處。 目前,該縣龍正污水處理廠調試運行,彰加、鐘祥、始建污水處理廠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其他92座污水處理廠(站)正抓緊建設。同時,在12個重點鄉鎮配套了日處理能力3200立方米的應急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 仁壽縣第二污水處理廠外是包家河,旁邊是占地40畝的生態濕地。“廠里處理過的水再經過濕地蘆葦等植物‘處理’,依次經包家河、龍水河,流入球溪河就清亮了。”黃萬兵說,在全面執行準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基礎上,污水處理廠還按照地表水Ⅲ類標準對排水進行濕地深度處理。 仁壽縣全面推進“污水處理廠+生態濕地”模式。日處理1000噸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原則上每噸污水配套10平方米生態濕地。96處污水處理廠(站)建成后,將配套生態濕地2284畝。 對15條河流設置73個考核斷面 “手機一點,1500畝柑橘自動精準滴灌施肥。”在鏵銳天府農耕產業園石咀柑橘園,仁壽鏵銳農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忠給記者演示操作水肥一體化設施:“如果人工撒肥料,下雨一沖刷,就流到小河里了,最后匯入球溪河,柑橘沒有吸收到營養,還污染了水環境。”彭忠說,支持企業落實水肥一體化設施,仁壽縣農牧局為公司提供了240萬元補貼。 為堵住進河污染源,仁壽縣清理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2018年,流域共關停“散亂污”企業41戶,整改102戶。 如今,球溪河不少沿河緩坡帶栽上了樹苗。今年,仁壽縣財政拿出3200萬元支持生態涵養林建設工作,栽植生態苗木36.5萬株,綠化河道280公里。今年還安排縣級財政資金3200余萬元,對球溪河(仁壽段)流域涉及的15條河流設置73個考核斷面,對直接流經的39個鄉鎮進行考核。全年共考核6次,前5次為單次考核,最后1次為全年總體考核,按1.5萬元/公里標準安排資金,其中60%按前5次鄉鎮出、入境斷面總磷濃度加權平均值計算獎補資金,40%根據鄉鎮全年水環境治理工作情況統籌考核。(記者袁麗霞) 來源:四川日報 轉自: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