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文要求,從“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重視污泥無害化處理,鼓勵采用能源化、資源化利用。傳統的污泥處理方法多為填埋、制肥、養蚯蚓、低溫干化,然而這些方法均有局限性。污泥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還會形成填埋滲濾液和氣體。不僅污染地下水環境,填埋場產生的甲烷還有可能引發爆炸,國家最新頒布的“土十條”,已禁止將未處理的污泥進行填埋。而重金屬含量較高的污泥施于農田制肥,會在植物和動物體內富集,并通過食物鏈與生物鏈的傳遞對人類產生毒害作用。同樣重金屬含量高的污泥也不適合蚯蚓的生存環境。低溫干化處理后的污泥含水量依然較大,倘若不能及時運輸,堆放兩三天自然發酵后會產生較大臭味,給周圍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當脫水不徹底時,意味著污泥總重量并沒有大幅減少,不僅儲存需要大量場地,且運輸處理時能耗也比較大。
解讀國內首個純污泥焚燒發電處理樣本
原標題:解讀國內首個純污泥焚燒發電處理樣本
10月18日20時許,被譽為“中國皮都”的河北省辛集市,華燈初上,夜色闌珊,震耳欲聾的歡呼聲突然炸裂般的響起,打破了這座城市的平靜。

解讀國內首個純污泥焚燒發電處理樣本

解讀國內首個純污泥焚燒發電處理樣本
河北省辛集污泥集中焚燒發電處置中心1號機組與國家電網并網成功! 國惠集團員工簇擁在董事長于寧瑞、副董事長華涵的周圍,對著主控室屏幕上跳動的參數,激動歡呼,喜極而泣!

解讀國內首個純污泥焚燒發電處理樣本
此時,國惠集團創造了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之舉,同時也將為全國范圍內污泥發電項目提供了“國惠樣本”。
彼時,辛集是一座被污泥困擾多年的城市,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皮革加工基地,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所產生的污泥污染問題日益凸顯。污染程度重、治理基礎差、排污總量大成為了辛集皮革產業發展的瓶頸,也成為這座城市的心病。
當辛集皮革經濟高速增長的愿景與綠水青山發展理念發起沖突時,當地政府就下定決心:經濟要綠色化,綠色要經濟化,要發展綠色經濟,發展無污染、少污染的經濟。從此,辛集市委、市政府開啟了“尋綠治污”之旅。
于是,辛集和國惠有了一次完美邂逅。
來自于政府的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統籌推進環保產業總體布局與國惠集團提出的前沿環保發展理念和技術相得益彰。從立項到并網成功,辛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靠前指揮,負責統籌、協調、推動、監督、服務,用蓬勃的激情催化出神奇的“辛集速度”。
污泥是污水處理的“附屬物”,污泥處置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文要求,從“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重視污泥無害化處理,鼓勵采用能源化、資源化利用。傳統的污泥處理方法多為填埋、制肥、養蚯蚓、低溫干化,然而這些方法均有局限性。污泥填埋不僅會占用大量土地,還會形成填埋滲濾液和氣體。不僅污染地下水環境,填埋場產生的甲烷還有可能引發爆炸,國家最新頒布的“土十條”,已禁止將未處理的污泥進行填埋。而重金屬含量較高的污泥施于農田制肥,會在植物和動物體內富集,并通過食物鏈與生物鏈的傳遞對人類產生毒害作用。同樣重金屬含量高的污泥也不適合蚯蚓的生存環境。低溫干化處理后的污泥含水量依然較大,倘若不能及時運輸,堆放兩三天自然發酵后會產生較大臭味,給周圍居民生產生活帶來不便。當脫水不徹底時,意味著污泥總重量并沒有大幅減少,不僅儲存需要大量場地,且運輸處理時能耗也比較大。
作為國內罕見的純污泥焚燒發電項目,河北省辛集污泥集中焚燒發電處置中心采用國惠集團自主研發的SL-STPTM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對辛集市制革工業區、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工業污泥和市政污泥進行改性脫水、燃料制作、氧化焚燒處理,不添加生石灰、鐵鹽、鋁鹽,不利用外部熱源進行熱干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污泥所含的熱值,所制作的燃料棒低位熱值在1600大卡左右,相當于標煤的三分之一,可實現自主燃燒。在氧化焚燒環節,采用“三T”控制技術,確保污泥燃燒充分、徹底,飛灰產生量小,煙氣在焚燒爐中停留時間為4-6 秒,焚燒溫度為850℃以上,從源頭上有效控制二噁英的產生。污泥焚燒后剩下的灰渣,體積只剩原污泥量的5%左右,可制作成生態磚等建材,從而形成了良性的污泥閉環處理處置。
從2011年起,國惠集團就開啟了環保治理之路,從立項辛集污泥集中發電中心到今天的并網成功;從完成首個城市大氣治理項目到亮相阿斯塔納世博會;從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到獲得軟銀中國資本、中金資本、正海資本的強力加持,國惠的足跡遍布五湖四海,實現了全球化的業務布局。
至此,政企聯手,打造出一部“循環經濟”的大片。
從這里,我們能窺見到來自于前瞻思想與核心科技互動的環保力量。這種力量有著強大的內核,足以讓山清水秀、星光燦爛、風清月朗唾手可得。
惠風和暢,皆有可為。
來源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1019/16535201_0.shtml
來源 :http://finance.ifeng.com/a/20181019/16535201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