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總院中標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二期EPC項目
大年初二,三院眾多員工已經投入工作崗位,以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奮戰全球最大規模污泥處理處置工程——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二期EPC項目。最終,總院憑借一流的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牽頭聯合建工集團機施集團、安裝集團一舉中標,中標金額超30億元,圓滿實現狗年開門紅。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承擔上海市約1/3污水量,本項目處理對象除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外,還包括虹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建設規模為2430噸脫水污泥/日(折合486噸干泥/日)。項目積極響應國家“水十條”相關要求,是上海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間促進環保事業的重點工程,將有效緩解上海市污泥處理處置壓力,環境和社會效益巨大。
20多年來,總院精心設計亞洲最大的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涵蓋污水提標、污泥處理處置、臭氣治理的全流程建設服務。現狀的白龍港污泥處理一期工程也是由總院負責設計,并曾獲中國勘察設計協會設計一等獎等獎項。二期EPC項目的中標是業主和專家評審團對總院專業技術和優質品牌的高度肯定。
五全原則。總院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總體要求確定項目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路線,秉承“全規劃、全泥量、全系統、全過程、全循環”的原則開展總體設計,確保項目符合總體及專項規劃,順利銜接近遠期設計,滿足白龍港片區全部污泥量處理;項目不僅滿足國家“泥水同步”“泥水一體”要求,同時兼顧污水處理與臭氣處理,有助于城投水務打造從污水輸送、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處置的全過程產業鏈。
先進工藝。總院從四年前開始積極策劃,對白龍港片區污泥泥量、泥質和現狀設施開展運行評估,在借鑒國內外先進理念和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從“五全”綜合性因素、技術性因素及經濟性因素層面進行多方案分層比選論證。經過深入論證,總院提出的在白龍港廠內采用單獨干化焚燒的工藝路線,在選址合理性、技術路線可行性及全流程經濟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最終獲得各方認可。
科學方案。本項目實施面臨諸多挑戰。處理規模大,重要程度高,肩負上海最重要的污泥處理處置任務;執行標準高,項目煙氣處理及臭氣處理均執行世界最嚴排放標準;項目周邊情況復雜,除需與白龍港污水廠提標改造工程對接以外,還需考慮周邊各方意見。
總院總承包團隊設身處地為業主考慮,整合采納各方合理需求,周全考慮,科學合理地安排方案。經過悉心謀劃,確定本項目設置6條獨立干化焚燒線,確保系統處理能力,按01/02地塊分開建設,其中01地塊按下沉式布置設計,配套完善的煙氣處理、臭氣處理系統,確保達標排放;兼顧環境影響控制,既確保完成建設目標,又最大程度減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同時,圍繞污泥干化焚燒工程特點難點,團隊對EPC全過程不同階段進行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BIM應用點策劃,使BIM應用貼合工程實際,精準實現EPC全過程的“BIM+”提質增效。此外,基于BIM2.0的EPC協同管理平臺與前瞻的BIM3.0運維理念,確保本工程BIM應用技術成熟領先且創新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