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環保打出“組合拳” 水環境治理持續推進
生態興則文明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近年來,我省緊緊圍繞國家“水十條”,從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到沿湟流域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多部門聯合打出“組合拳”,全省水環境治理工作持續推進。
這些天,在海東市互助縣,一場針對湟水流域內的32家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整改工作正有序推進。按照計劃,今年年底畜禽養殖“禁養區”范圍內的所有養殖場將依法關閉。
海東市互助縣環境監察大隊隊長 褚維科:到目前為止,處在禁養區的32家養殖場,關閉9家,正在清離關閉23家,已拆除兩家,下一步我們環保部門將加大力度,按期完成關閉拆除任務。
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要求,今年海東市計劃全面關閉“禁養區”范圍內的養殖場,截至目前,已關停河湟岸帶禁養區養殖場41家。
一手抓污染源頭,一手抓終端處理。在西寧市第四污水處理廠二期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加班加點推進工程建設,工程預計8月完工投用。今年,全省啟動了多座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污水日處理能力明顯提升。
西寧市第四污水處理廠副廠長 蔣偉國:兩個污水處理廠相加結合以后,后期的日處理污水量能達到6萬噸。為整個西寧市清水出城起到很大的作用。
優化水生態,還要營造蓄水滯水留水、排洪泄洪兼容的水環境,污水廠處理過的水成為補充城市濕地景觀用水的重要來源。目前我省安排實施的12處人工濕地項目已有9處完工,面積達63公頃。如今在西寧,濕地公園已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河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處處可見。
西寧市民 趙金茹:現在咱們西寧市的這些河流整理得真不錯,我們特別高興。
西寧市民 吳女士:以前都是臟水,有時候水沒有了,就是污泥。現在改造得好,(河水)清清的,有時間來這轉轉,空氣又新鮮,特別好。
最新數據顯示,湟水河民和橋出省斷面水質穩定;全省54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
青海省環境保護廳監測監察處處長 吳向培:湟水干流、長江干流、瀾滄江的水質都在二類以上,水質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好。目前湟水的這個出境斷面,已經全部達到四類水體標準。而且三類水體和二類水體也在逐年顯現,應該說是往更好的趨勢在發展。
截止今年3月底,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以上水質比例為93%、比去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體占比為1.7%,同比下降3.4個百分點,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