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宿遷網
宿遷網訊(記者 史偉)宿遷依水而生、因水而秀,河水水質是關系整個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告別黑臭,讓家門前的小河清水長流。從今年起,宿遷將利用2年時間,以控源截污為重點,完成現有45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控源截污 全面推進治理工作
河水渾濁,雜草叢生……在洋大河富民大道段,河道內一處管道口向外流出白色污水,河道內淤泥沉積,水質發黑發臭,影響周邊居民生活。
洋大河是一條景觀排澇河,全長7.5公里,其中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段約6.5公里。6月6日,在洋大河富民大道段,記者看到兩臺挖掘機正在河道內進行清淤工作。“好像從去年開始,這條河的水質開始變差,從岸邊管道里淌出白水,從上游淌過來的也都是臟水,味道也不好聞。現在進行整治,我們老百姓歡迎!”站在洋大河橋上,居民胡品江深有感觸地說。在過去的10多天時間里,他目睹了家門前的洋大河清淤過程,“希望通過整治,能讓洋大河變成清水河。”
“去年初啟動了片區截污納管工程,結合現場施工條件,采用堵、截、修、導等多種截污方案分別實施截污工程。至去年底,古黃河截污納管工程已全面完成,現已全面消除黑臭水體。累計投入約500萬元,整治排污口12處,累計完成檢查井砌筑26座、新建管道約1000米,疏通管網約3200米。”據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局工作人員朱昌煜介紹,今年針對剩余黑臭水體,在對河道進行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先期啟動了黑臭水體整治步驟中的控源截污和內源治理兩個關鍵環節的建設。
“截至目前,今年6條整治任務中的樹仁河、洋大河已于5月下旬進場施工,計劃8月底前完成河道清淤疏浚工程,10月底前完成排口截污等全部工程。預計十一支溝、老民便南京路排澇溝、南環路排澇溝等4條河道將于11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務。”朱昌煜說。
兩年時間 多管齊下“治愈”城市內河
洋大河整治,是宿遷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的案例之一。
記者從《宿遷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了解到,宿遷將利用兩年時間,以控源截污為重點,完成現有45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其中:2018年實施30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2019年實施剩余15條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在污水處理方面,也劃定了治理目標———到2019年底,城市污水和畜禽養殖有效治理,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村莊污水設施覆蓋率不低于75%。
黑臭水體如何變清?
根據《方案》要求,宿遷將緊緊圍繞建設“強富美高”新宿遷的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宿遷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改善河道水質,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態修復和長效管護”5大類15項工作任務來實現“一泓清水門前過”。
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8年,全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全市村莊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40%以上。2019年,完成城鎮雨污分流改造和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村莊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75%以上。強化工業、生活污水接管,環保部門、住建部門等主管部門密切協作,嚴格實施排污許可和排水許可制度,整治非法排污行為。同時治理沿河畜禽養殖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繼續推進畜禽養殖生態治理,督促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收集、處理和利用設施,治理率85%以上。通過截流、調蓄、輸送、處理等措施,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有效削減面源污染負荷。
在內源治理和疏浚活水方面,做好清理城市水體沿岸積存垃圾,做好河岸、水體保潔和植物、落葉和其他漂浮物的清理。利用生態清淤方式清理水體底泥污染物,妥善運輸和處置底泥,嚴防二次污染。加強城市“藍線”規劃管控,嚴禁隨意填埋河道溝塘,嚴控侵占河道水體行為,保持城市現狀水面不減少。加大對河道兩岸違法建設的清理力度,打通“斷頭河”,加強城市水系溝通。合理利用再生水和清潔雨水作為補充水源,增加水體容量,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構建健康水循環體系。
黑水變清水 岸邊建成生態公園
河水變清了,堤岸變美了,空氣清新了……行走在馬陵河岸邊的人行通道上,走在馬陵河海綿段公園內,欣賞著兩岸的美景和公園內的玻璃水幕、亭臺樓閣。很難想像3年前,這里曾是一條有著多年黑臭歷史的河道。2014年,宿遷啟動了新一輪綜合整治,制訂了“截污、水清、岸綠、路通”治污方針,經過3年的綜合整治,馬陵河由昔日的黑臭河變成了一條生態河。
位于環城北路北側的馬陵河海綿段景色優美,是附近居民外出休閑鍛煉的首選。“此處是運用大量的海綿手法打造的,集老城區的人文性和功能性于一體。景觀通過中式庭院展示,建有粉墻黛瓦、雨打芭蕉,體現了老城區的人文情懷。景觀內的玻璃水幕取的是馬陵河的水,通過水循環形成玻璃幕墻效果。”馬陵河指揮部工作人員吳天航表示,馬陵河全線通過控源截污、片區整治、清淤疏浚和景觀交通等工程,讓黑臭徹底消除,“馬陵河作為全省2017年環保十大典型案例,可以說是對我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肯定和贊揚。”
人們往往用“清水涓流”來形容水之美,如果說馬陵河讓市民看到了“涓流”;那么,如今的“整治黑臭水體”就是要重現“清水”。
據悉,黑臭水體整治中在生態修復方面,嚴格管控城市河湖水域空間,保護和恢復河湖、濕地、溝渠、坑塘等水體自然形態,對硬質駁岸或“三面光”硬化的非行洪排澇骨干河道,有計劃實施生態化改造,恢復岸線和水體的自然凈化功能。同時合理種植水生植物,提高水體自凈能力,促進水質提升。加強城市河道沿岸綠化和濱水空間規劃建設,并與城市公園綠地、生態廊道、綠道、慢行系統等有機結合,營造良好的城市濱水空間。
治水之路,任重道遠,一以貫之,方得始終。“馬陵河通過系列整治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水質得到了持續有效保障,老百姓的滿意度也顯著提高。”市水務局副局長葉興成告訴記者,在推進全市面上黑臭水體整治中取得的經驗將加以應用,并對于各個河道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整治,“在黑臭水體整治中,會將馬陵河整治工作中所取得的良好經驗,在全市所有河道整治過程中得到彰顯。”
經整治,記憶中家門前的清水涓流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