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銀把脈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痛點 運用產融模式助行業轉型
來源:證券日報·中國資本證
業界普遍預測,在未來5年內,污泥處理處置產業帶來的市場體量將達到千億級
本報記者 傅蘇穎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在“十三五”期間終于迎來了春天,加快了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步伐。業界普遍預測,在未來5年內,污泥處理處置產業帶來的市場體量將達到千億級。
乘著市場紅利的東風,浙江碳銀“綠享匯”第二期超級合伙人污泥項目交流會于9月22日在杭州成功舉行,現場20余位超級合伙人把脈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痛點,共商產業生態化發展前景。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已有眾多政策與技術的支持,但可大規模復制與推廣并形成工程實踐的工藝并不多,制約著產業規;⑹袌龌l展。
污泥處理處置行業面臨的痛點,正是國內能源環保市場的一個縮影。據悉,碳銀通過大數據平臺診斷分析與碳銀研究院專家評定,優選“太陽能(6.10 +0.99%,診股)低溫復合膜處理技術”作為進軍污泥處置領域的“第一桿槍”,不僅能通過技術手段真正做到污泥減量化、處理無害化、高資源化、低成本運行,高效處置的同時保證合伙人收益;還能利用設備閑置空間,根據當地市場需求開發觀光生態農業、創建拓展示范教育基地,將項目打造成集“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生物研發+污泥處置”四位一體的循環經濟標桿示范工程,使污泥處理處置與生態農業完美結合,為當地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新模式。
另外,碳銀搭建了一個“資源合伙、高效分紅”的類股東模式創業平臺,實現了從核心技術到方案、施工、運維、資金等社會資源包括人的要素的全面融合。圍繞污泥處理處置領域,碳銀提出價值共創、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強調合伙人導入能源環保項目后能獲得長期穩定的項目收益,且預期總收益為主流模式的4-6倍。同時,依托碳銀產融結合的平臺優勢,在項目運行若干年后,可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為合伙人實現未來收益的一次性變現提前獲取剩余年份收益,實現利益最大化。
鑒于能源環保產業前期投資數額大,回報周期較長,收益率相對較低而遭遇的融資困境,碳銀已在6月與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簽訂“10億元綠色產業投資平臺”的合作協議,主要投資污水處理、污泥處置、流域治理等水環境產業,運用碳銀產融深度融合能力,推動污泥處理處置行業生態化、綠色化轉型。
。ǜ堤K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