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資質制度性羈絆 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從取消園林綠化資質看改革
近期,建筑業人士普遍關心的話題,莫過于園林綠化資質被取消。對于此事,一些媒體擊節稱賞,也有一些媒體用“持有園林綠化資質的企業及持有園林相關資格證書的個人哭暈在廁所”來臆測相關企業和持證人員的情緒。
那么,“取消園林綠化資質”,究竟對企業、個人有哪些影響?對行業的整體改革又意味著什么?
莫讓資質成為發展羈絆
“園林綠化資質將被取消”的傳言,最早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76號)。3月下旬,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676號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對36部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予以修改、對3部行政法規予以廢止。其中,《城市綠化條例》刪去第十六條:“城市綠化工程的施工,應當委托持有相應資格證書的單位承擔。綠化工程竣工后,應當經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綠化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該工程的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該文件甫一公布,行業關于“園林綠化資質或將被取消”的消息便不脛而走。4月上旬,《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取消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準行政許可事項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明確規定:一、各級住房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不再受理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核準的相關申請;二、各級住房城鄉建設(園林綠化)主管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要求將城市園林綠化企業資質或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等資質作為承包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業務的條件;三、各地要按照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要求,創新城市園林綠化市場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健全園林綠化企業信用評價、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等信用管理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通知》的發布,引起了業界廣泛討論。討論主要圍繞兩點內容:一是園林綠化行業未來何去何從?二是園林綠化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是否已大幅縮水?
園林綠化行業未來何去何從?
可以肯定的是,園林綠化資質取消后,行業競爭的整體格局將發生本質的改變。之前,企業要承攬園林綠化項目,必須有相關資質,資質取消后,有園林綠化經營能力的施工企業都可以參與投標。也就是說,只要施工企業營業執照上包含“園林綠化”就可以參與園林綠化投標,不再有其他資質方面的限制。這意味著,幾乎所有企業都可以承攬園林綠化項目,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優勝劣汰”這一法則會在競爭中表現得更加明顯。
那么,企業在競爭中勝出的“秘訣”是什么?目前來看,業績是企業在投標中最重要的競爭力之一;從長遠來看,“業績”+“信用”將是企業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的法寶。因此,之前能取得園林綠化資質的企業由于能力較強、經驗較為豐富、業績較為突出,在競爭中依然會保持較高的競爭力;之前靠出借資質而無實際項目建設能力的企業將會被市場淘汰,這也是園林綠化資質取消給行業帶來的“陣痛”之一。
園林綠化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是否大幅縮水?
可以肯定的是,媒體大肆渲染的“哭暈在廁所”的那些“園林綠化人”,主要是依靠園林綠化執業資格證書掛靠來獲利的這一群“考證族”。從這個角度來看,園林綠化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不但大幅縮水,甚至變成了廢紙一張;但對于真正的園林綠化行業從業人員來說,“考證族”或將慢慢退出建筑市場,未來的市場環境將進一步改善,證書的含金量不但不會縮水,未來其價值反而會更加凸顯。
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從園林綠化資質被取消,更多業內人士看到的是“淡化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行業改革總方向和“輕審批重監管”管理理念。關于這一點,2016年10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時,業內人士對此已有初步認知,此次園林綠化資質被取消,可以說強化了這個趨勢。
“十八大”明確提出,要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因此,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深入推進“放管服”(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這在建筑業市場管理方面的表現之一,就是對企業資質做“減法”。據統計,2014年,國家對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進行“簡化”,專業承包資質類別由60個減少為36個,其中19個專業承包資質直接取消;2015年,取消了建筑智能化、消防設施、建筑裝飾裝修和建筑幕墻4個設計施工一體化資質。
“淡化企業資質”是順應市場化改革的關鍵舉措。以園林綠化行業為例,中國風景園林學會綠地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小奎說,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僅應該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還要鼓勵細分領域的特色企業做專做精。以前,在資質指揮棒下,園林企業都在朝著一個方向發展,都在爭做大而全的一級資質企業,大家在這條路上耗費了太多的資源,反而使一些特色企業、特色工種得不到強化,已經動搖了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目前,很多企業為了獲得更高資質,寧愿付出大量“活動費”,而已經獲得資質的企業,每年也要付出巨額資金來維護資質,資質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痛恨的“包袱”,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行業滋生腐敗的溫床。
截至目前,全國具有園林綠化一級資質的企業已超過1000家。對于眾多園林企業而言,資質已成為雞肋,已不能作為企業實力和能力的代表。沒有資質的限制,發揮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反而能讓市場找到真正的服務提供者。而這,也是行業推行資質改革的立足點。四川省風景園林協會常務副會長肖晴認為,取消園林綠化資質,標志著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隨著資質證書的取消,一個百花齊放、差異化競爭的平臺經濟正快步到來,一個創意經濟、數字經濟、分享經濟和智能經濟的產業將誕生,一個資質信用時代已開始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