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7,20余位環保企業家的智慧分享
時間:2017-01-22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葉馨、程云、李姝樂
凝聚內心的力量 傾聽7位環保企業家的心聲
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大企業要有擔當 給中小企業共生的環境
博天環境走了22年,在今年1月6日成功過會,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博天環境的榮譽,其實也是資本市場對環境經濟的期待。
每一次在E20會上做分享的時候,都會試圖講一些有挑戰性的目標,來倒逼自己和自己的團隊。2016年向業內同行承諾公司要開拓環境監測和檢測業務,一年過去了,監測和檢測業務為公司帶來數千萬的收入。再逼一下自己,就是未來我們希望博天環境能夠成為一個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環境技術的交互平臺。
坐在這里的環保企業,我們都是辛辛苦苦在靠技術吃飯,靠專業吃飯,但今天央企這些資本力量更強的企業,讓中小微企業很難生存。據統計,2014年至2015年,全國中小環保企業的虧損已經由6.2%擴大了26.2%,約1/3企業面臨著虧損的狀態。今天我希望,我們大企業要有擔當,給小企業共生的環境。我們這些大企業要變得更強,要用自己的強,來制定行業規則、引領行業標準,讓更多提供專業服務的公司可以有更大的生存空間。
通源環境董事長楊明:18年間做了三件事
1999年,我和5位同志一起創辦安徽通源節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通源環境)。18年過去了,我們一直在環保領域持續加大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投入,公司三分之一以上人員屬于技術研發人員,并且技術研發和管理團隊都比較穩定,這讓我引以為豪。
在這18年里,通源環境主要做了三件事:早期圍繞著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業務開展,并具備較強的核心技術解決方案;2009年進入污泥行業,探索總結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污泥處理處置工藝技術,現已完成30個污泥處置項目的建設與運營;在開拓固廢與污泥業務的同時,形成了公司獨家的生態屏障系統 ,現已完成100多家工業案例。
最后,我們希望與央企、國企、股份制合作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一起拓展安徽的環保市場。
復振科技董事長陳湧:不在自己范圍內搞商業模式 跨界合作實現共贏
每一位創業者都會經歷斷舍離,我也不例外,這些年我一直在農業——環保、環保——農業的來回穿行中轉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公司的業務、自己的發展給予清晰地界定。
復振科技是一家農業、環保共生共存的科技企業,利用十多年的土壤微生態及菌根共生體活化技術,助力包括餐廚、污泥、畜禽糞便等廢棄物有機質再生利用,更好更有效地還田還林還綠化,在環保領域我們重點關注廢棄物有機質再生利用。
我們在做農業的過程中發現,土壤修復是問題的核心。我們要從源頭治理,聯合其他優秀的環保廠商從源頭上根治。
2016年,我們公司非常重要的改變,不是在自己的范圍內搞商業模式,而是通過相關領域跨界合作,將別的領域的收益帶動起來和復振科技一起共贏!
南京萬德斯董事長劉軍:修煉內功實現點滴進步 找準差異化商業模式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引申開來,就是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韌不拔地干下去,終會達到我們的目標。
1.01的365次方約等于37.78,我覺得只要每天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好,每天提高0.01,這0.01可能是我們多招一個優秀人才,或是多了一個合作伙伴,或是技術上有一個小小的改進,點點滴滴的進步積累到一定程度上,總能引起質的飛躍,其效果也是驚人的!正如1.01的365次方約等于37.78。
面對資本大鱷跑馬圈地涌入環保,國資背景野蠻人闖入,我們中小企業必須修煉自己的“內功”實現點滴的進步,同時要努力實現競爭維度的提高,即升維。升維的商業模式一旦形成,完全可以顛覆傳統環保企業的競爭格局,全行業最偉大的企業就有可能出現在環保領域。萬德斯環保在當前國際化的影響下,首先尋求了地區差異化競爭,也是一種商業模式升維的表現,萬德斯環保已成功進軍非洲、東南亞等市場。同時萬德斯環保在填埋場深度修復領域提出的“莊主”模式,也是一種升維的思考。
經過幾年的技術沉淀與努力,萬德斯年復合增長率也在逐步攀升,力爭做垃圾滲濾液、垃圾填埋場深度修復、污染土地修復等領域的領軍企業!
萬容科技董事長明果英:堅持走垃圾資源化之路
我們公司萬容科技走的就是一條垃圾資源化道路,不管是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還是污泥、農林廢棄物等都是資源。
為了踐行“藍色經濟”理念,用科技手段將垃圾資源化再利用。我曾做了大膽的嘗試,在自己的工廠里建立垃圾處理廠,日處理達3萬噸,沒有任何環評和協議,一定要建成讓政府、專家及同行認可的垃圾治理廠。幸運的是,通過萬容的科技處置系統和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生活垃圾就可以轉變成營養土、碳、燃料油等資源。
我國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僅僅靠萬容科技一家遠遠不夠,我呼吁業界精英、企業家們一起攜手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創造垃圾資源化的 “愚公移山”故事!
江蘇碧諾環保董事長蔣子厚:避開紅海 開拓0到1的市場
隨著各地環保PPP項目紛紛快速上馬,投資熱情過高使個別項目存在低價競爭,環保行業頻頻出現紅海。我們一定要避開紅海,去開拓0到1的市場,因為在紅海市場您投入很大的精力,收獲卻很少。
我曾在日本留學生活10多年,就讀于東京工業大學,主修化工專業。我真正開始涉足環保是在2011年。在研究日本的環保市場之后,發現日本污泥干化、碳化及焚燒做得最好,因此引進了日本先進的污泥減量資源化成套技術。但我們不是純粹引進技術,而是根據“先進技術+中國制造”的理念將其國產化。以領先的環保設備和設計方案,為各種工業廢水廢氣、污水處理、市政施工等領域提供解決之道。
2016年,我發現了一個能夠快速搶占市場的技術方案,這個技術方案使我恢復了早期互聯網創業的激情,我相信這個技術方案能夠為我國的污泥干化、水處理帶來改變,所以說夢想總能凝聚心靈的力量,指導我們一路前行!
無錫格物環保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少先:披荊斬棘船載滿倉 將歐洲先進環保技術國產化
我們公司無錫格物環保,主要以中國無錫市和荷蘭愛因霍芬市為基地,將歐洲成熟的先進環保技術轉移到中國將其產業化,幫助中國的環保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
我們引進歐洲技術,在無錫示范投資日處理2000立方米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厭氧處理項目,該項目產出的沼氣和顆粒污泥的綜合經濟價值為每年700萬元,當年收回投資成本。該項目成功之后,2015年我們公司承接了國內外許多大型的危廢標桿項目。經過10年的努力,我們公司的發展歷程可以用披荊斬棘、船載滿倉來形容。
那么,我們的愿景跟彼岸是什么呢?我們愿意與歐洲合作伙伴一起,為國內客戶提供從工藝設計到工程實施的全流程服務,為中國的環保產業添磚添瓦!
融資融智融夢想 8位老總的“融”智慧
金科水務董事長張慧春:1+1+1=111
2016年,對于金科水務來說是一個里程碑。在這一年,金科水務引入北控水務與E20,三方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并在下半年與北控水務共同拿下了國內外多個PPP項目。這樣的合作給金科水務帶來了機會,我為擁有這樣的戰略伙伴而感到幸運。我堅信,2017年金科水務將會迎來更好的發展,為北控水務的“航母艦隊”增加強有力的成員,同時也能成為E20“大市場”戰略的一個親密合作伙伴。這樣的合作是有價值的,如果問我1+1+1等于幾,我認為也許是111。
紫科環保董事長李云飛:從“融”到“聚” 擴張小生態圈
2016年,紫科環保得到了E20壹號基金的投資,這對紫科環保來講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同時也是一種壓力。在這一年,紫科環保圍繞著“融”開展工作,最大的收獲就是“融資、融智、融夢想”。從管理到制度到市場再到戰略,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小生態圈。為了打造紫科環保更好的小生態圈,2017年,我們的目標將是“聚”:聚焦行業、聚焦客戶、聚焦紫科的小生態圈。還要在小生態圈里得到縱向和橫向的發展,不光要更有效地治理好廢氣,也要將業務擴張到檢測、治理和運營等方面。希望紫科環保可以聚力2017,擴大對產業的影響。
倍杰特董事長權秋紅:對中國研發要有自信 用技術改變環保未來
在倍杰特成立之初,我們想要效仿國外的技術來治理中國的環境問題,可是去了國外才發現,我們的環境問題沒有例子可以借鑒。中國面臨的環境問題非常復雜并且嚴峻,我們的環保技術其實并不落后,去國外找技術公司的思路我并不認同。倍杰特的研發人員占到全公司成員的三分之一,我們相信,通過努力可以研發出最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用科技來成就中國環保的未來。
沈陽光大環保董事長張曉光:誠信不高調 實干不作假
對于一個企業,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低調、誠信和實干,這也是沈陽光大環保生存到現在的原因。通過2016年的整合,現在公司的業務已經從水擴張到固廢、土壤修復和再生資源等領域。沈陽光大環保也逐漸蛻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公司。希望在未來的一年,能與更多的優秀公司合作共贏,共同為環境產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天人環境董事長曹曼:用數據創造價值
天人環境作為青島典型的中小型企業,接待了很多領導的參觀考察。最近的一次考察中,一位領導用“很震撼”形容了我們的項目和技術。我們將大數據技術等應用到工程中,并且做到了所有的工程都維持正常運行的狀態。我們還用大數據技術解決了餐廚垃圾最難的預處理問題。這些都源于我們的大膽與創新。希望所有的企業家也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做,一起為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愛爾斯董事長武學軍:環保行業既要“做大”,又要“做小”
中國現在的矛盾是巨大的過剩產能和環境之間的矛盾。環保行業是地方政府的必需品,應助力地方經濟的發展而非站在對立面。環保行業既要“做大”,又要“做小”。“做大”需要的是更多的行業政策和國家標準的出臺,提高對環保生產力的需求。“做小”需要的是環保企業在自己的領域做專、做精。希望在未來,可以有更多的行業標準出臺。另外,希望大企業在搭建好平臺的同時,小企業可以做到更精致、更出色,這樣大小企業可以形成一個共贏的局面,讓環保行業更加繁榮。
清研環境董事長劉淑杰:強我利他 和生態共贏
清研環境是完全依靠技術的一個技術創新型企業。我們通過十年的研發過程推出了RPIR快速生化污水處理技術,它因為運營成本低且節約人力,成為了傳統RPIR技術的替代品。我們的夢想就是希望把RPIR快速生化污水處理技術推廣為有機處理行業的主流技術。這個夢想取決于我們怎么扎扎實實地專注于自己的領域。很多小企業喜歡依附于大的公司,但是,我的合作理念是,“強我利他,和生態共贏”。小企業只有把自己做強,體現出自己的價值,提高行業的門檻,才能阻止“野蠻人”的入侵。在未來,清研環境會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充滿信心地走下去,讓水更清、天更藍、食品更安全。
昊滄環保董事長范岳峰:堅守移動、互聯和云 專注而不隨市場狂奔
昊滄環保是一個環境軟件公司,致力于通過移動、互聯和云(英文首字母:M-I-C)技術來幫助大家解決環境問題。在2016年初,昊滄環保完成了融資,迎來了忙碌的一年。我們要求自己不管行業市場怎么變化,都要專注于自己的領域而不隨市場狂奔。接下來的一年,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技術,在環境行業和互聯網的領域能給大家帶來很好的體驗。我也相信,未來的世界會屬于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