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聚焦】水處理:競爭大潮中的三足鼎立 最新出爐的全球水處理企業TOP 40名單中,共有13家中國水務公司入圍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7-01-03  瀏覽次數:245
    核心提示:【聚焦】水處理:競爭大潮中的三足鼎立 最新出爐的全球水處理企業TOP 40名單中,共有13家中國水務公司入圍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1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聚焦】水處理:競爭大潮中的三足鼎立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隨著石油和化工行業的轉型,企業的環保理念也在轉變。首先,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源頭治理、中間過程與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方式,環保投入也在逐年加大。宏觀層面上,國家對廢水處理的標準不斷提高。本文聚焦水處理行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趨勢,并探討水處理企業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機會。

     

      宏觀政策行業標準齊升級

      近年來,國家宏觀政策和行業標準的升級倒逼企業加大環保投入,為水處理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增長空間。

      2015年4月國務院正式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主要指標: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Ⅰ、Ⅱ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水十條”提出的十大重點行業中,焦化、氮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等石化相關行業榜上有名,未來這些行業都需要制訂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

      與此同時,石油煉制、石油化學工業、紡織染整、燒堿和聚氯乙烯以及合成氨工業近期更新標準(具體見表1),并在2015~2018年期間開始執行。COD、BOD等主要指標普遍收緊,比如:紡織染整工業新標準規定間接排放限值,即接管標準為COD 200mg/L。1992年標準中“4.1.3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下水道的廢水,執行三級標準”相當于新標準的間接排放要求,三級標準限值為COD 500mg/L。標準提高倒逼企業增加水處理投入,特別是設備投入。


     

      為順應工業和生活污水處理需求的增長趨勢,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快速增長。2010年我國污水處理廠有2496座,2015年增加到3542座,過去5年污水處理廠數量的復合增長率為7.3%。2010年我國污水處理能力為1.2億立方米/日,到2015年污水處理能力增加到1.7億立方米/日,增幅達36.5%。

     

      市場仍處于成長期

      “十二五”期間,我國污水、廢水排放量逐年下降,2010年污水廢水排放量為792億立方米,2015年污水廢水排放量為693億立方米。其中,工業污水排放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6%。工業污水中污染物濃度高、種類多且具有毒性及難降解的特性是污水治理的重點。目前我國工業廢水治理市場還處于成長期,以北控水務、首創股份、興蓉投資、創業環保等為代表的一批大型國有上市企業憑借雄厚的資本實力、豐富的社會資源等優勢迅速發展壯大,在全國范圍內積極開拓搶占市場,業務規模已大幅領先于同行業大多數企業,成為跨國水務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以桑德集團、國禎環保、鵬鷂環保為代表的一批優秀民營企業憑借著市場化的經營管理機制、技術創新等優勢迅速崛起,成為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行業新生力量。

      最新出爐的全球水處理企業TOP 40名單中,共有13家中國水務公司入圍,包括北控水務(第三位)、首創股份(第五位)、上海實業、天津創業環保、桑德國際、中國水務、重慶水務、光大水務、康達國際、粵海投資、江西洪城水業、中信水務、國禎環保等,體現出中國水務企業近年來的發展速度。

      過去5年,我國水處理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方面,我國目前水處理技術落后,水處理成本高。大多數設備制造商水平落后,雖然設備投資小但維修率高。水處理企業利潤較低,導致運營困難,工藝設計水平與國外一流公司存在差距。目前鋼鐵、印染、石化等行業為重污染行業,但是行業普遍利潤較低,很難負擔高昂的污水治理投入。

      另一方面,政策短板待補齊。政策以罰款為主,難以調動企業排污治理積極性。存在“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問題。此外,從監管方面來看,偷排現象屢禁不止,環保意識薄弱,執法力度不足,在線監測系統不普及,平臺不統一。

      此外,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未達標。國家要求對園區的污水實行第三方集中治理,但化工園區目前存在減排空間小,污水規模不足,第三方盈利困難。

     

      新進入者加劇競爭

      “十三五”期間,工業污水處理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年市場額超過千億元。隨著環保要求的提高,工業污水處理工廠升級改造需求增高,年均投資達到200億元。未來,水處理行業競爭將加劇。國內環保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積極搶占市場;眾多傳統產業企業轉型水處理行業。新參與競爭的企業大至可分為以下三類(詳見圖1):


     

      類型一 自身產業鏈延伸

      許多工業型央企本身的主營業務需要末端處理,很大一部分環保業務是央企本身業務鏈的自然延伸。比如,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其主營業務制藥本身會產生大量的污水,專業的制藥污水處理成為其子公司中國醫藥集團聯合工程有限公司的重要業務之一。

      類型二 原有業務橫向擴展

      一部分央企開展環保業務是利用原有業務打開的市場進行橫向拓展,在熟悉的市場中投放新產品。典型案例是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葛洲壩集團。

      類型三 看好市場、資金雄厚

      由于看好環保產業整體發展的緣故,這類企業本身要么資金充裕需要新的投資點,資本密集和政策推動的環保行業恰好滿足其需求,典型案例是中信成立中信環境投資集團;也有一些企業由于行業整體處于衰退期,急需要新的業務增長點來滿足國資委保值增值的要求,比如傳統的鋼鐵企業。

      不同類型的企業,發展水處理業務的側重點將不同。央企為“試水者”,先占市場不在意低毛利。民企為跨界轉型者,原主業發展前景不樂觀而轉型求存。兩年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加上一些重大改革的實施,許多行業遭遇不景氣階段。一些企業或為發展或為生存,紛紛進行戰略轉型。鄰近產業轉型者,產業關聯度高轉型有優勢,與跨界轉型不同的是,從事環保相關業務的行業也紛紛向環保業務轉型布局。多家園林類上市公司就是此類,其原有園林景觀業務常與生態治理有關,也具備接單優勢。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昌县| 富裕县| 丹凤县| 航空| 布拖县| 内乡县| 山西省| 河南省| 波密县| 石河子市| 赤壁市| 大悟县| 南郑县| 浦江县| 田东县| 大新县| 扶沟县| 湖南省| 建阳市| 金门县| 余姚市| 邢台市| 吴忠市| 雅安市| 牡丹江市| 西宁市| 平乐县| 和平区| 遂宁市| 鹰潭市| 克拉玛依市| 容城县| 那坡县| 家居| 鹤壁市| 金华市| 黔西县| 娱乐| 清水河县| 滁州市|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