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南水北調進京至今已調水超14億立方米 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7-19  來源:社會百態  瀏覽次數:12
    核心提示:2016年7月19日訊,記者從今天上午舉辦的《技術創新行動計劃》首都生態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發布會上了解到,南水北調進京工程開始至今,本市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此外,至2017年,本市將實現再生水出水穩定達到地表Ⅳ類水,重大園林綠化工程良種使用率達95%,提高生態承載能力25%。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2016年7月19日訊,記者從今天上午舉辦的《技術創新行動計劃》首都生態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發布會上了解到,南水北調進京工程開始至今,本市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此外,至2017年,本市將實現再生水出水穩定達到地表Ⅳ類水,重大園林綠化工程良種使用率達95%,提高生態承載能力25%。
      會議透露,圍繞南水北調進京重大工程,聚焦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等科技需求,瞄準安全建設、安全運行等關鍵環節,已完成從城外來水風險防控、城內輸配水調度保障、科學補水用水等全方位系統性科技支撐。目前,已安全調水超14億立方米,供給本市1100萬人口用水,人均水資源增加近5成。極大地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缺狀況,增加水面面積550公頃,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生態。
      在節水方面,“十二五”末,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十一五”末下降超過30%。雨水利用工程綜合利用能力達到6366萬立方米;去年利用再生水9.5億立方米,約占全市用水總量的25%。各項節水指標居全國前列。
      此外,抓住全國水大規模治理的機遇,支持企業“走出去”發展。形成涵蓋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制造、再生水廠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投融資等多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條。纖維轉盤過濾技術、地下式污水處理廠、“紅菌”脫氮技術、MBR等20余項技術,在全市14個污水處理廠應用,累積處理能力約280萬噸/天。
      在完善城市資源回收體系上,打造了物聯網智能回收系統,形成廢舊家電、手機、飲料瓶等的智能回收、自動拆解的技術體系。每年可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240萬臺,安全回收飲料瓶1600多萬個,服務覆蓋100萬人口以上。
      市科委副主任張光連指出:下一步,將推動節能環保技術在城市副中心應用,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實驗區。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合江县| 新丰县| 建始县| 南昌市| 南汇区| 隆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定陶县| 井研县| 故城县| 漳州市| 汕头市| 陆川县| 水城县| 师宗县| 榆中县| 钟山县| 松滋市| 信丰县| 邯郸市| 满城县| 辛集市| 平谷区| 万山特区| 洮南市| 洛南县| 汤阴县| 甘泉县| 肇庆市| 尤溪县| 迁安市| 永城市| 涿鹿县| 梁山县| 綦江县| 洛浦县| 肃北| 柳河县| 洞头县| 湘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