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在享受到政策的紅利的同時,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新華網邀請到天一環境董事長王冰做客新華會客廳。
王冰:中國或成為世界環保水處理技術創新指向
做客新華會客廳的是天一環境董事長王冰說,水處理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開展了幾十年,國外開展的時間更早一些。針對于污染物的變化來說,水處理技術也五花八門。中國的技術我認為在幾年之內會趕超世界,或者成為世界環保水處理技術的一個創新的指向和方向。
王冰:期待政策推動新技術直接走向市場
“在大家還在思考如何形成這樣一個工藝閉環的時候,我們已經實現了構成閉環的工藝線路,包括裝備和技術。也希望黨和政府相關部門能出臺相關政策,有利于創新技術對于市場階段時間的縮短和技術的推廣普及,也有利于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王冰:第三方治理公司尚需時間消化新政
[主持人]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中,伴生著一定程度的環境的惡化,目前,國內自上而下,對環境保護的呼聲日漸高漲。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開始實施、4月16日《水十條》最終出臺并給出具體實施方案。水務行業在享受到政策的紅利的同時,將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本期新華會客廳邀請到天一環境董事長王冰先生,與網友談談水務行業盛宴中的機遇與挑戰。王總,您好。
[王冰]
主持人好,新華網友大家好。
[主持人]
在近期,一些水務企業的股價持續攀升,是否得利于“水十條”的影響?“水十條”會對資本市場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種利好會將怎么持續?
[王冰]
最近資本市場對于水處理或者環保板塊的估價攀升比較明顯,受益于“水十條”包括《新環保法》在內的這些利好政策的影響。政策紅利除了推動資本市場之外,對于以水處理和相關的環保市場也都產生了及大的推動。這個最終將促進中國環保事業的發展和行業的技術水平的提高。
[主持人]
我們看到有政策紅利的同時,是不是我們在發展的時候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一些挑戰?
[王冰]
是的。政策的指向很明確,那么對于治理企業來說也有利弊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作為城市公共污水處理設施的這些市政污水處理企業和生產企業自身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兩大塊,《新環保法》包括“水十條”的規定都對排放標準做了相應的提高。政策的執行落地也比較到位。這種情況下,會提高污水的治理率和治理面積和量也很大,對于市場來說處理規模和改造會促進行業的規模放大,提高行業的發展速度和動力。反過來說,尤其以第三方治理或者第三方特許經營的污水處理企業在面臨客戶增加的提高,也面臨標準提高和對自身投入的增加和處理成本的增加。
[主持人]
我們看到有人說“水十條”的出臺可能會拉動投資達到5.6億元,這個市場潛力巨大的,第三方處理企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進入這個市場中,是否欠缺一些規范和各個企業在技術上各家都有各自的不同呢?
[王冰]
從最近公布的PPP項目和地方規定的政策來看,環保行業成為新的國民經濟支柱行業,所以環保行業的市場的容量是存在的,機遇也會有的。對于第三方來說無論是特許經營和污水處理設施的運營,目前來說還是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政策和摸索出商業模式。比如,市政污水投入之后到了回收期,對于資產剩余價值的認定,如果一旦發生環境污染事故這個標準怎么來界定,污水的標準或者污染的責任主體,他們的權重和比例這些都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根據相關案例和大家在執行過程和運行過程中摸索一些規范的模式出來。這樣既能保證市場的健康發展,又會使行業自身得到提高。
[主持人]
我們也看到水處理市場上水處理的技術百家爭鳴的局面,市場上流行的主要技術哪一種最適合國家的國情,給大家點評一下各種技術的利弊呢。
[王冰]
水處理這個行業在中國已經開展了幾十年,國外開展的時間更早一些。針對于污染物的變化來說,水處理技術也五花八門。工業生產門類的增加也促進了更多工藝的產生,新技術在不斷的進步當中。單就整體而言,國際和國內市場使用的技術并沒有本質性的區別,只是對于新技術或者前一技術采用的比例不同。相對來說,各個國家的氣侯、地理包括地質情況不同,法律法規也有比較大的差異,這樣會造成不同工藝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污染類型。而污水的處理的做法是因地制宜,而不是照搬。作為中國市場雖然發展的比較晚,但是中國政府吸收了西方國家工業進程中的經驗教訓,特別是在環保方面,動手治理的時間比較早,使污染程度在現有的階段得到遏制,下一步會慢慢轉好。中國的技術我認為在幾年之內會趕超世界,或者成為世界環保水處理技術的一個創新的指向和方向。
[主持人]
您剛才提到現在中國是不能照搬國外的一些水處理的技術,您也介紹到我國的技術未來會處于世界的一流水平,能否介紹一下我國目前水處理是怎樣一個階段有什么優勢?
[王冰]
目前中國的水處理方面,以污水治理來說,主要是工業污水和市政污水,包括國外的深化氧化和現在提高之后的以膜法處理為主流的這些技術的發展也比較完善。劣勢是我們的治理設施,對于整體總量的排放污水治理設施相對來說,數量不足,還有一些比例比較大的污水沒有得到治理,治理的比較低。我們現在去建設大量的污水處理設施,對整體行業采用新的技術是當下的技術,規格和水平和處理的水平也將更高。另外,在環保政策支持下,更多的資本人才向這個行業聚集,所產生的創新工藝、技術、裝備,對于環保水處理行業是個巨大的支撐。
[主持人]
我們知道說到政策利好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水處理市場里面,但是有一些資本有助于市場良性的發展,但是有一些資本是目光短淺,對市場有不利的作用。資本市場如何更好的和水處理市場進行整合,帶來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王冰]
資本市場和環保技術的結合是基于雙方一個共同的需求,就是對于遠期和即將投入資本項目的一個投入回報的期待。這種情況下,資本首先要尋找能產生直接效益或者更低污染物治理成本的技術,這能促進環保技術的創新。還有一個就是無論是資本方對于環保這個領域的商業模式也好,還是運行的行業特點也好,還需要加強認識。環保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又有一定的公益成分在里面。如果單單從經濟效益講,以目前的技術來說,投資環保并不是很好的選擇。但是資本的進入對于行業的發展有非常大的益處,只是資本求得短期利益是不太適合的。
[主持人]
越來越多的公司出現了一種擴張以及并購加速的現象,您認為這樣的一種快速擴張的現象會不會導致一些未來的第三方處理公司出現資金帶斷裂的現象呢?
[王冰]
資本市場對于環保市場的關注,很多企業包括上市公司對于水處理設施這方面的規模的增加或者對于整個市場戰略布局,實現一種快速增長的狀態。同時,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問題。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項目更多會造成項目建設期的拖沓,項目資金不足造成項目處理不佳,不能按期完工,不能及時處理產生的污水。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項目沒有選擇,對于運營企業技術范圍不能覆蓋的這種市場存在的污水處理需求也進行一種收購性的并入你的運營企業規模,也可能在《新環保法》或者是《水十條》比較嚴厲的環保政策下,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這個還是要量力而行。
[主持人]
我們也聽說并購的這些公司動則投資過億,在PPP項目里面對于環保項目是增加的,但是投資并沒有那么多。
[王冰]
環保項目在PPP模式和法律法規的推動下,推出了很多環保領域的PPP項目。環保領域目前為止,據我所知,天一的技術是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無論是污水、污泥,還是垃圾,對于PPP項目的投資回報是非常有保障的。目前來說,投資期很長,如果說你沒有合適的技術,投資的風險還是比較大,污水垃圾的治理。環保行業關系到國計民生,也關系到所有市民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能按照標準實現處置的話,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對社會的影響方面,責任是比較重大的。
[主持人]
在水處理市場的競爭是非常巨大的,這里面有民營資本,有外資,也有國有資本,作為民營企業來講,如何在國內水處理市場與這幾種資本保持良性互動的關系,又如何發揮民營資本的優勢?
[王冰]
國內資本、國際資本或是民間資本,他們面臨的市場范圍有所區別,國外的資金或者國有資金更看中項目的規模,包括對于項目范圍地域的選擇性。民間資本更多立足于本地項目的投入,或者本地企業的投入。這樣它可能對企業或者對項目所在地的政策法規非常熟悉,投資風險相對小一些,盡管它的專業能力比大型的資本差一些,但是各有各的優異。資本的進入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主持人]
當前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被高度重視,環境友好型企業也倍受各方青睞,天一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是如何與環境保護達到和諧發展的?有沒有一些經典的案例可以分享。
[王冰]
天一的技術是基于應用物理和超臨界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環保技術進行交叉結合運用,開發了與市場上同類產品性能、能耗、及處理量差異非常巨大的性能更優異的產品。這些都是可以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技術模式或商業模式。無論污染物的形式、種類、濃度有多大區別,沒有上限要求,一套設備同時進行能源化和資源化的轉化,對于控制方式全部是基于物聯網平臺的操控。
[王冰]
對于我國一些經濟欠發達的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或者“三高”的企業,在尋找到轉型方向之前,如何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可持續之間的矛盾,我們提供很多應用行業的具體案例,比如在發酵行業,我們的技術可以使污染物得到治理的同時又能給企業降低成本,這使發酵產業可以向同一地區聚集,增加就業。他使用了新的環保技術,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同時,又可以持續進行傳統行業的經營,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又保護了環境。這一方面還是有很多案例的。
[主持人]
我們知道國家一直在倡導“創新驅動力”,作為民營資本如何去執行這個創新驅動力和如何理解創新驅動力,在整個創新過程中又有哪些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王冰]
首先創新驅動力對于任何一個行業,不單是環保行業還是水處理行業都是必須的。在全球的一種新模式的大背景下,各行各業在基于互聯網或者物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進行不同的結合,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互聯網+”。環保這個行業也是一樣,創新基于對未來的發展方向,無論是行業的還是技術的商業模式的判斷,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如果你不堅持,創新從一種技術轉化成商業價值,很難實現。另外,一定對于所處的領域行業,它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要有一個很好的判斷,不能使技術研發滯后于市場需求。
[主持人]
我們知道天一環境不僅僅在水處理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在環境治理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投入,當前天一環境在水處理、廢棄物處理、智能環境物聯網技術平臺搭建三大板塊是如何布局市場的?在中國市場都會采取什么樣的市場戰略?
[王冰]
我們始終以微納米操控的分離技術來看待污染物,我們經過四年的研發,使它形成一個閉環。從污染物的先期的處理到后期的能源化處理,在環境智能化的控制模式下來運行。天一的產品到目前為止,無論從單個元件一直到超臨界轉化能源的裝置都已經實現了物與物之間的通訊,或者我們工業4.0的制造使用和運營狀態。這個我們做的比較早。天一對于市場來說,在2014年開始在國內包括東南亞、北美、歐洲進行了同步的開發。目前來說,天一的污染物零排放處理,一直到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后端閉環,我們認為天一的技術在全球是領先的。在大家還在思考如何形成這樣一個工藝閉環的時候,我們已經實現了構成閉環的工藝線路,包括裝備和技術。
[主持人]
最后請問您一個問題,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我們怎樣在目前中國的環保市場中去面臨各種機遇和挑戰?
[王冰]
天一是一個創新企業,尤其在環保行業,今年近一兩年出臺一大批的政策法規,對于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推動,過去的一些法規之間的縫隙,比如對運營資格和運營業績的要求,反而會限制創新企業對于市場上推廣技術產生一個限制和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必須克服的一個困難和一個面對的現實。也希望黨和政府相關部門能出臺相關政策,有利于創新技術對于市場階段時間的縮短和技術的推廣普及,也有利于推動環保產業的發展。
[主持人]
我們將在2015年7月19日召開《2015中國“碧水藍天”環保高峰論壇論壇》,您有哪些議題?
[王冰]
天一會在論壇上發表一些相關的議題。我認為在當前情況下,環保行業的水處理,值得關注的議題就是PPP的商業模式,包括第三方治理的責任界定等等,包括對于資質方面的調整和改進,有利于推動新技術直接走向市場。應該說話題很多,我想大家也都會圍繞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
[主持人]
非常感謝王董事長給大家介紹了水處理行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王冰]
也希望各位網友和天一一起營造碧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