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國務院辦公廳9日舉行例會,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表示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16個“海綿城市”試點,并指出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方案。海綿城市就是通過屋頂綠化、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措施,讓城市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收和釋放雨水,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應對自然災害,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同時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解內澇,促投資:近年來,中國經常發生逢雨看海,打造海綿城市的需求迫在眉睫,國家層面于近一段時間多次出臺政策鼓勵海綿城市的建設,此次住建部部長表示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要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這一比例要提高到80%以上,并計劃3年內投資865億元,建設16個“海綿城市”試點(遷安、白城、鎮江、嘉興、池州、廈門、萍鄉、濟南、鶴壁、武漢、常德、南寧、重慶、遂寧、貴安新區和西咸新區)。據此計算,每平方公里投資約為1.9億元,按照國家規劃(全國城市建成區面積4.8萬平方公里),2020年將達到萬億投資規模,空間巨大。此外,海綿城市建設不僅能很好解決城市內澇嚴重的問題,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還能在經濟增長乏力情況下,成為穩增長、促經濟的好方法。
PPP撬動社會資本,模式向好:海綿城市投資額巨大,單靠政府投資對于政府壓力太大,陸克華表示將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還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用于“海綿城市”建設。雖然目前海綿城市在行業模式等方面還處于前期,但隨著ppp、特許經營等推出,我們認為行業趨勢向好,有望為環保企業帶來新的投資機遇。在政府購買力下降的背景下,創新的新模式將更好撬動社會資本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投資建議:我們看好海綿城市+PPP的模式,推薦聚光科技、環能科技。此外,還推薦建設試點城市的相關水處理公司,看好江南水務、洪城水業、國禎環保、武漢控股。
風險提示:政策執行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