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污泥大家談 2015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9-03  瀏覽次數:181
    核心提示:污泥大家談 2015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第十三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2014年,戴曉虎介紹,目前國際上已達成共識:從污水、污泥的無害化處理為基點,將來要逐步提升到資源化為主導的戰略高度。要改變污泥處理處置的低水平發展局面,首先就要轉變理念、觀念。一定要參照國際發展潮流和趨勢,將污泥與污水提升到“未來資源”的層面,將污泥資源化處理利用提升到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包括泥質改善、技術提升、市場社會需求等都要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理念轉變以后,就應“一刀切”,堅持禁止污泥填埋,并將磷回收、將持久性有機物去除等。在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當中,應該把二次污染的風險降到最低,資源的利用應該力求最大化。

    2015年,他對污泥處理處置的“資源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認為,我國在污泥和餐廚垃圾以及城市固廢處理方面也面臨著循環經濟挑戰。目前國際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污染物富集+厭氧氨氧化,污染物富集+固氮技術。隨著“水十條”的頒布,“污泥處理處置”會成為下一輪環保發展的熱點之一。隨著處置路線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工藝組合,但各種技術路線最終需經受環境、經濟及市場檢驗。面臨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短缺,環境容量缺乏等問題,“資源循環”是未來新技術創新的重點;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科技投入,相信會有一批適合中國國情的“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新技術”進入市場。

    作為污泥論壇的常客,戴曉虎老師以介紹國外技術見長,他以寬廣的視野、淵博的知識,備受參會者的贊譽。今年,估計你又會看到發言后,很多人追著他交流的場景。


     

    對于唐老師的深刻印象,源于2014年8月1日,城市內澇之際,他做客E20環境平臺第二期“鏗鏘三人行”,與杭世珺老師一起探討管網問題。當時他的“排水管道建設維護54字真經”,朗朗上口、字字珠璣,讓現場參與者過耳難忘。他懂細節,會說案例。

    2014年的“水業熱點論壇”上,唐建國以案例分析為主,在其中滲透了他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思考。比如,在處置效率、能源消耗、碳足跡等方面的綜合考量之下,如何才能達到最佳處理效果?唐建國介紹,對于上海中心城區的污泥處理來說,采用高級厭氧消化(帶熱水解預處理或其他有助于厭氧消化產氣及改善污泥脫水性能的其他預處理技術)處理后的污泥再焚燒,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是應推薦的技術路線。和原污泥直接焚燒相比,經過厭氧消化的污泥在焚燒尤其是經過高級厭氧消化(帶有熱水解預處理)的焚燒方案更加能源有效且經濟。另外,污泥經過厭氧消化后再焚燒產生的碳足跡,明顯小于原污泥直接焚燒產生的碳足跡,尤其是帶有熱水解預處理的高級厭氧消化的方案。藍色思維之下的污泥之道,應堅持處置決定處理,遵循以污泥體系減量為基礎,以穩定化處理為核心,以資源化利用為目標,以對外界環境影響最小為宗旨。

     

    張辰:設計院只有做到設計服務的極致化,才有地位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張辰.jpg

    在去年的“水業熱點論壇”上,張辰曾表示,要把污泥和水合在一起共同探討,不能把進程問題當成最終問題,也不能把過程中間的問題作為永久的問題。要想徹底解決污泥處理處置的問題,不僅要協同考慮污水、污泥的問題,更要分別考慮不同的工藝。如果要做堆肥,要穩定化,前面應考慮穩定化的水處理流程。如果進行污泥有厭氧消化,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能夠綜合利用,而且能夠產生很大的效用時,就應該考慮如何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更多的泥量,從而產生更多的沼氣。

    作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張辰老師的行業地位無需多言。而上海市政院在污泥領域的頂尖地位,或也無出其右者。

    今年,張辰已不單單只看污泥本身,而將視角轉向了設計院——張辰反思,在市場化極度發展、投融資方式和項目建設方式多元化的背景下,設計院該如何新思維來應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新時代?如何贏得合作伙伴的信任?他以上海市政院為例,分享其對設計院發展的獨到思考:

    首先要有思想。設計院不能隨著投資單位、設備商或者其他技術供應商人云亦云,需要在項目建設規模和進度、技術方案選擇等多方面發揮設計院技術優勢,堅持科學、經濟和可持續理念,要有理、有節地和多方溝通交流,保證設計方案的順利實施。

    第二要有創新。環境標準的不斷提高,對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臭氣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院是技術問題的解決者,要加強技術研發,充分發揮技術集成優勢,適應新時期新形勢對于環保治理服務的要求。

    第三要有專業。上海院是綜合設計院,但現在給水、排水、固廢還是專業院設置,一直強調精細化管理、精品化作品,只有專業做強,多專業協同達到污水廠設計最優,每個專業向極致化進軍,才能體現設計的現代化水平。

    只有這樣,設計院才能在環保產業發展的進程中有所作為,得到業主、設備供應商和運營單位的尊重。

    王凱軍:企業應反思自己的問題   產業需打通產業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王凱軍.jpg

     

    在筆者的印象里,凱軍老師,是技術之外,兼具宏觀思維的行業多面手,看問題常高屋建瓴、入木三分。

    去年王凱軍回顧污泥技術路線指出,國家、職能部門和技術界各方都存在職責缺位。“在污水處理高速發展期,中國污水處理界錯誤地選擇了歐美低負荷、高投資、高能耗的延時曝氣工藝的技術路線,影響至今無法消除,是技術界很大的一個失誤。”到污水處理發展的成熟期,2010環保部辦公廳頒布《關于加強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污染防治工作》提出:“污水處理廠以貯存(即不處理處置)為目的將污泥運出廠界的,必須將污泥脫水至含水率50%以下”,被產業界解讀為是對全國所有污水廠的要求,導致全國各地上馬高干脫水設施,將臨時性措施理解為永久性措施。在政府的引導下、在技術界整體失語的情況下,污泥處理普遍采用了直接高干脫水的技術路線。“污泥走向高干脫水路線,而不是以處理處置為目的,是對污泥處理產業的又一個誤導。”

    在筆者的印象里,凱軍老師,是技術之外,兼具宏觀思維的行業多面手,看問題常高屋建瓴、入木三分。

    今年,他認為:外界有部分人認為中國沒有合適的技術路線,沒辦法選擇,我的觀點是技術路線其實是非常明確的,行業內常說的四種技術路線都是國內外證明可行的技術路線,但是目前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如果能做到因地制宜,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和外界環境,這四種技術路線都是目前可行的。而且業界也在不斷進行創新,比如,這次鑒定的桑德的技術將“電滲透”與“板框壓濾”進行耦合,投資和節能效果明顯,這種技術組合就具有創新性。另外還不需要加藥系統,減少了占地,也為污泥后續處理處置和利用提供了泥質保障。

    具體到高干脫水來看,實際上和一個技術標準相關。我不反對高干脫水技術,如果高干脫水的市場來了,作為公司就要趕快調整自己的戰略。但是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我們要看脫水之后的出路——制磚、路基、填埋、水泥、農用,而且用戶對象也不一樣,非常復雜。在高干脫水技術和設備打開之后,想成為一條技術路線,必然要考慮后續的產業鏈,進行認真的分析。這是目前大部分公司所欠缺的。

    此次水業熱點論壇,你對王凱軍老師發言有什么樣的期待?

    戴曉虎:“資源循環”是未來污泥新技術創新的重點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戴小虎.jpg

    去年,戴曉虎介紹,目前國際上已達成共識:從污水、污泥的無害化處理為基點,將來要逐步提升到資源化為主導的戰略高度。要改變污泥處理處置的低水平發展局面,首先就要轉變理念、觀念。一定要參照國際發展潮流和趨勢,將污泥與污水提升到“未來資源”的層面,將污泥資源化處理利用提升到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包括泥質改善、技術提升、市場社會需求等都要朝著這一方向發展。理念轉變以后,就應“一刀切”,堅持禁止污泥填埋,并將磷回收、將持久性有機物去除等。在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當中,應該把二次污染的風險降到最低,資源的利用應該力求最大化。

    今年,他對污泥處理處置的“資源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認為,我國在污泥和餐廚垃圾以及城市固廢處理方面也面臨著循環經濟挑戰。目前國際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污染物富集+厭氧氨氧化,污染物富集+固氮技術。隨著“水十條”的頒布,“污泥處理處置”會成為下一輪環保發展的熱點之一。隨著處置路線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工藝組合,但各種技術路線最終需經受環境、經濟及市場檢驗。面臨氣候變化,能源資源短缺,環境容量缺乏等問題,“資源循環”是未來新技術創新的重點;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科技投入,相信會有一批適合中國國情的“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新技術”進入市場。

    作為污泥論壇的常客,戴曉虎老師以介紹國外技術見長,他以寬廣的視野、淵博的知識,備受參會者的贊譽。今年,估計你又會看到發言后,很多人追著他交流的場景。

    唐建國:污泥處理處置必須堅持低碳化原則

    (上海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總工)

    唐建國.jpg

    對于唐老師的深刻印象,源于去年8月1日,城市內澇之際,他做客E20環境平臺第二期“鏗鏘三人行”,與杭世珺老師一起探討管網問題。當時他的“排水管道建設維護54字真經”,朗朗上口、字字珠璣,讓現場參與者過耳難忘。他懂細節,會說案例。

    去年的“水業熱點論壇”上,唐建國以案例分析為主,在其中滲透了他對污泥處理處置的思考。比如,在處置效率、能源消耗、碳足跡等方面的綜合考量之下,如何才能達到最佳處理效果?唐建國介紹,對于上海中心城區的污泥處理來說,采用高級厭氧消化(帶熱水解預處理或其他有助于厭氧消化產氣及改善污泥脫水性能的其他預處理技術)處理后的污泥再焚燒,從節能減排的角度來看,是應推薦的技術路線。和原污泥直接焚燒相比,經過厭氧消化的污泥在焚燒尤其是經過高級厭氧消化(帶有熱水解預處理)的焚燒方案更加能源有效且經濟。另外,污泥經過厭氧消化后再焚燒產生的碳足跡,明顯小于原污泥直接焚燒產生的碳足跡,尤其是帶有熱水解預處理的高級厭氧消化的方案。藍色思維之下的污泥之道,應堅持處置決定處理,遵循以污泥體系減量為基礎,以穩定化處理為核心,以資源化利用為目標,以對外界環境影響最小為宗旨。

    而今年,對于污泥處理處置,他又有哪些案例分享,有哪些新的思考?

    楊向平:要把污泥治理放到全社會“節能減排”大業中做整體計算   今年還關注設計院轉型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排水專業委員會主任、原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楊向平.jpg

    前不久在宜興和其他地方采訪時,楊向平老師的名字被企業家頻頻提起。說起楊向平,即使遠隔千里,他們的尊敬仍行露于色。而我對他的印象,還在去年E20環境平臺辦公室,他接受我單獨訪問,為我娓娓道來他對污水處理市場的看法。

    楊向平認為,藍色思維不應僅局限于污泥治理行業或環境產業,它的思維方式應該延展至國家層面、社會層面、政策層面,包括技術整體應用方面。要把污泥治理放到全社會“節能減排”大業中做整體的計算。如果把污泥問題“也能放到節能減排的總指標里面”,也許全國的污泥問題都能夠得到解決。近來新技術最大的突出點就是把污泥處理處置的任務與滿足社會需求直接接通起來,把污泥的產業鏈作了延伸,讓處理處置后的污泥“馬上變成了社會需求的產品”。

    隨著近年一些設計院轉型為公司,或被被投資型環保企業收購,一些公司業開始做自己的設計院,設計院已經從原來工程服務體制里的一端,走向了EPC業務等實際的工程操作。今年,在關注污泥處理處置之外,楊向平也關注著設計院的轉型與發展:國外的設計院,也就是咨詢公司跟搞建筑一樣,是搞創意的,會結合用戶具體的需求,創意出一種工藝,創意出一種技術。我們國家的設計院是相當于搞工程的,就是把創意最后演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工程。現在設計院的同志沒有精力,也無法靜下心來去研究,去創新,只能一個一個去copy。

    當然,這不是他對于設計院發展思考的全部,更多的內容,到時可在論壇上一起交流。

    杭世珺:環保產業必須研究新機制   5點打造設計院服務極致化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原副總工程師)

    杭石俊.jpg

    “環保產業必須研究一些新的技術和政策機制,如獎罰補貼等都應合理運用,以推進環保產業與其它行業(如種植業、養殖業、能源行業等)形成環環相扣的供應鏈,發展一種產業共生而不是上下游相互擠壓的新型環保經濟模式。”“2014(第六屆)上海污泥熱點論壇”上,這位行業備受推崇的敬業模范和知名專家,一改以往的技術風格,以藍色經濟理論與生物質厭氧消化技術的結合為例,論證藍色經濟與產業結合之道,吸足眼球。
     

    “水十條”的發布,表征著效果時代的到來。環境治理走向效果時代不僅意味著真市場的啟動,也意味著環保要求的進一步趨嚴。“水十條”強調,需要推進污泥處理處置:要求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應進行穩定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處置。據統計,我國市政污泥產生量2010~2014年保持較高增幅,預計到2015年產生量達到3509萬噸。而根據住建部的最新調查,目前中國各地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約為56%。因此,有分析認為,“水十條”中我國污泥處理處置的設施建設和處置率的明確要求,對污泥處理處置行業將是“大考”。

    面臨大考,行業也不斷探索適合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的發展之路。E20環境平臺特別整理部分項目案例介紹,供讀者參考。

    浙江省寧海縣污泥處理處置工程:實現污泥等廢物的綜合處理并回收生物質能源

    該項目是國家863課題示范工程,采用中持水務核心技術“污泥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技術”,工藝路線為“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深度脫水+土地利用(園林綠化)”。項目占地1.1公頃,集中日處理寧海縣城7家污水廠污泥150噸,其中一期污泥75噸。能夠降解有機物、殺滅病原菌并降低含水率,污泥經處理后用于園林綠化的營養土,沼氣廠內自用。該工程于2012年4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項目至今已穩定運行3年,實現污泥等廢物的綜合處理并回收生物質能源,從而踐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遷安市污水廠污泥加鈣穩定干化處理項目:不拆變、停運現有污泥脫水系統,實現污水與污泥處理無縫銜接

    項目建設規模40 t/d,對8萬m3/日遷安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脫水污泥進行無害化、穩定化、干化處理。項目采用“快速混合”與“慢速反應”分開設置的二段式污泥堿性穩定處理工藝——SG-MixerDrum®污泥堿性穩定干化技術。系統于污水處理廠內脫水機房旁空地進行建設,總占地面積550m2;建設周期約3個月,在不拆變、停運現有污泥脫水系統的情況下實現污水與污泥處理無縫銜接。工程至今已投產運行1年半,運行效果良好,出泥符合設計要求,滿足CJ/T 249《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泥質》標準,產品作為填埋場覆蓋土使用,實現了污水廠污泥的“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

     

    任丘市城東污水廠污泥滾筒好氧發酵處理工程:有效解決傳統好氧發酵技術存在的難題

    該工程處理規模15t/d(含水率80%),采用SG-DACT®滾筒動態好氧高溫發酵技術對脫水后污泥進行處理處置,于脫水機房旁空地建設,系統占地1030m2,實現了污水、污泥在污水廠內的一體化處理,至今以穩定運行2年。該工程有效解決傳統好氧發酵技術傳質效率低、發酵周期長、占地大、臭味控制較難等問題,產品含水率低于45%,糞大腸桿菌值、蠕蟲卵死亡率、種子發芽率等均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園林綠化用泥質》(GB/T23486-2009)要求,可作為園林綠化營養土。

    上海竹園污泥處理工程:全國最大的污泥干化焚燒項目

    上海市竹園污泥處理工程項目接收和處理來自上海市竹園一廠、二廠、曲陽、泗塘4座污水處理廠的脫水污泥,項目采用半干化焚燒處理工藝、焚燒灰渣進行建材綜合利用的處置方式。工程項目位于浦東新區外高橋地區規劃竹園污水廠用地范圍內,總占地面積5.83ha。

     

    平頂山污泥處置項目:平頂山市節能減排重點環保項目

    該項目是平頂山市節能減排重點環保項目,建設在平頂山污水處理廠西側,主要用于日處理25萬噸污水產生的脫水污泥。項目設計日處理污泥量為220噸(80%含水率),占地約20畝,項目投資7400萬元,建設期一年。項目采用的“污泥高濃度厭氧消化+電熱聯產+智能陽光干化”工藝技術路線是目前在國際上污泥處理領域中,理念超前、技術合理可靠、系統運行最經濟的技術路線。其核心工藝設備為AAe高濃度生物厭氧消化反應器、AAe智能陽光余熱干化棚。

    深圳南山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升級改造工程:采用高干脫水技術路線,嚴格控制加藥量

    南山污水處理廠也是深圳污泥產量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該項目以南山污水處理廠濃縮后含水率約為97.5%的污泥為主要處理對象,西麗和蛇口廠則將80%污泥在均質池中與部分南山廠污泥混合均質,然后再經過污泥處理系統進行脫水。項目總規模為含水率80%濕污泥800噸/天,分兩期處理。目前的設備供貨和安裝服務范圍為近期400噸濕污泥的處理。上海同臣環保負責提供超高壓彈性壓榨機及配套附屬設備、閥門、管道及配件、電氣自控等設施并提供設備安裝。


     

    天山污水廠污泥深度脫水工程:小區污水廠極致化典范

    上海天山污水處理廠污泥深度脫水工程設計規模為干污泥量13tDS/d,總投資約為2600萬元。主要流程為離心濃縮+藥劑調理+隔膜壓濾機脫水,它將污 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滿足運送至填埋場處置的要求。該工程的建設是為了保障近期上海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的出路,并通過建設高標準除臭工程改善周邊大氣環境質量。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國內領先的大型污泥厭氧消化處理系統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工程是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上海城市環境項目APL二期城市污水管理子項目上海白龍港污泥處理工程BST2.3標的一部分。建設完成后由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負責生產運營。工程采用污泥厭氧消化+沼氣凈化+污泥干化工藝,設備設施運行穩定,污泥降解率達40%以上,產生的沼氣作為干化系統能源使用。工藝對濃縮后的污泥進行一級中溫厭氧消化,降解污泥中的VSS,產生沼氣進行資源再利用,供消化、干化加熱系統利用(消化熱水鍋爐、干化導熱油鍋爐),干化系統為流化床干化工藝,采 用沼氣鍋爐導熱油干化污泥。

    廊坊超臨界水氧化污泥處理示范項目:采用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套工業化超臨界水氧化裝置

    項目由新奧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是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的首套工業化超臨界水氧化裝置,處理能力達到240噸/天。項目位于廊坊龍河工業園區的中心地帶,占地1.45公頃。項目采用新奧集團自主研發的超臨界水氧化處理技術,可徹底分解污泥中的有機質,殺滅有害病菌,穩定重金屬成分,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北京高碑店污水廠污泥高級消化項目:北排、普拉克、康碧三方合作項目

    2014年8月26日,北京排水集團北排建設有限公司與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簽約北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泥高級消化工程設計及咨詢服務合同,項目設計日處理能力為1358噸(按含固率20%)的混合污泥,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污泥熱水解+高級厭氧消化+深度脫水的項目。項目的建設地點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廠內,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規模為100萬噸/日,是北京市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該項目還引進了污泥熱水解技術專業公司康碧(CAMBI)公司的成套系統。項目預計到2015年底建成,使污泥處置實現了能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和可持續發展,充分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把節能減排落實到行動中,對全國的污泥處置路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天津濱海污泥處理處置中心:工藝獨創,全球唯一污泥處理及蛋白提取利用技術

    裕川污泥處理處置項目接收處理來自天津十幾家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處理后的干化污泥含水率40%以下,有機物消減40%以上,病原菌全部滅活,可用于生產綠色建材、土壤改良劑等;蛋白濾液可用于生產泡沫混凝土用發泡劑、泡沫滅火劑用發泡劑等高附加值資源化產品。脫水污泥經裕川技術處理后實現“三化”同時產生可資源化利用的蛋白濾液和干化污泥。裕川一期150噸/日污泥處理處置項目已連續、穩定運行近3年;二期150噸/日項目于2015年8月底投入運行;三期800噸/日項目于2015年9月開工建設。

    河南安陽中丹大型車用生物燃氣工程:亞洲首座以城市有機固體廢棄物為原料的大型商業化運營車用沼氣工程

    該項目由青島天人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建設,安陽市貞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運營,采用的工藝是高溫CSTR和二次發酵技術,醇胺法沼氣凈化提純工藝。日產CNG10000m3/d,原料消耗量500噸/天。利用的主要原料是市政污泥(200t/d)、城市糞污(255t/d)、牛糞豬糞(30t/d)、屠宰垃圾(5t/d)、廚余垃圾(10t/d)。該項目是亞洲首座以城市有機固體廢棄物為原料的大型商業化運營車用沼氣工程,是國內首套大型高溫CSTR反應裝置,一次性調試投產成功,甲烷回收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采用SCADA自控系統實現遠程監控管理和專家服務,項目總投資為5500萬元。

    湖北咸寧電滲透污泥高干脫水項目:不加化學藥劑,為后續資源化利用提供便利

    該項目建設在咸寧經濟開發區溫泉工業園,主要用于日處理4萬噸市政污水產生脫水污泥。項目設計日處理污泥量為20噸(80%含水率),污泥脫水后含水率從80%降至40%。項目投資580萬元,占地約500㎡,其中建設投資530 萬元;本工程于2014年09月份建成投產。該項目采用“機械壓榨”與“電滲透”耦合原理,在常溫工況下,實現固液分離,避開固汽分離相變汽化潛熱階段。減容60%~70%;電耗80~90kWh/t;熱值1000~1300kCal/kg;殺滅病原微生物去除部分重金屬;所產泥餅異味小;浸泡2月后,返溶率<5%。










    (來源:點綠科技、中國水業網、中國給水排水網、中國水網 )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關鍵詞: 污泥大家談 2015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污水千人大會參觀典型項目:長春英俊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項目技術介紹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預告 | 排水系統數字孿生的核心:借助排水模型開啟全面診斷模式   竇秋萍  Vivian Dou   華霖富中國區總經理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第六屆)邀請函 中國給水排水2022年中國排水管網大會(水環境綜合治理)邀請函(污水千人大會同期會議)  中國給水排水 “高標準”下的蘇伊士工業園區污水解決方案     來源: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平臺
    水務企業如何實現智慧水務創新升級?這場直播告訴你:工業互聯網專題第三期(汪秋婉 水務行業解決方案總監):百度智能云開物-智慧水務行業創新與升級 重要線上培訓| 城鎮排水管道養護與管理培訓班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6月9-11線上見!
    城市供水管網的漏損跟蹤及定位分析解決方案SimOn-Water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 2022中國給水排水線上大會|《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解讀/《基于管網模型的污水管網外水入流量和入流點估計》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報告題目:協同超凈化水土共治技術在流域河湖生態整體修復中的應用     報告人:張亞非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SC 重要線上培訓:關于舉辦“《室外排水設計標準》(GB 50014-2021)宣貫  暨室外排水設計技能提升線上培訓班”的通知
    三位智慧水務專家同場直播 | 奧格科技 AWater 智慧水務解決方案云上分享會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 報告題目:“東京都下水道事業2021經營規劃”解讀和思考   報告人:孫躍平,東京都立大學土木工程碩士,教授級高工,日本國家注冊技術士(P.E.Jp),亞太地區注冊工程師(APEC
    QDTX型智慧推流器 | 南京貝特環保通用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題目:污水提標改造也能事半功倍  主講人: 程忠紅 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特邀嘉賓:劉智曉,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高級技術專家,教授級高工,工學博士。 直播贈送5套得利滿水處
    【重要培訓】關于舉辦2022非開挖頂管施工及探測培訓班(在線培訓)的通知(專家日程) 2022年中國排水管網水環境大會:報告題目:“東京下水道事業2021經營規劃”解讀和思考   報告人: 上海管麗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孫躍平 總經理 /博士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報告題目:集約快速型BFM用于雨季溢流污水的處理   報告人: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吳迪 博士 ,男,正高級工程師,青島市高層次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生態環境部等:2022年中國污泥大會(第十三屆)/工業污泥大會/固廢大會/滲濾液大會--鼎力打造中國污泥固廢滲濾液碳達峰碳中和核心品牌生態圈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等:同臣環保-浙江紹興濱海污泥清潔化處置示范項目----2022中國污泥大會計劃參觀項目之一 題目:《得利滿水處理手冊》 系列講座  之  生物濾池 程忠紅    蘇伊士亞洲   技術推廣經理 課程內容包括十多種生物濾池介紹: ·         蘇伊士第六代生物濾池首發介紹 ·
    報告題目:膜技術在飲用水水源污染因子處理中的研究及應用  報告人: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給水排水)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機械設備委員會委員,全 直播題目:得利滿水處理手冊系列講座之 氣浮池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學博士,蘇伊士水務工程市政總工
    課程名稱:  蘇伊士云課堂  《得利滿水處理手冊》系列講座之 活性炭吸附池 會議主題:飲用水風險性有機物控制(直播平臺:中國給水排水 cnww1985)
    蘇伊士云課堂 -《得利滿水處理手冊》系列講座之  高密度沉淀池(轉發有獎) 住房和城鄉建設科技活動周——“飲用水安全保障”科技大講堂系列活動
    直播題目:威立雅水務技術——助力市政污水深度處理及提標改造   報告人:威立雅亞太地區設計平臺中國區技術總監  平文凱     國家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排水專業)、高級工程師 直播題目:威立雅用于地埋式污水處理廠的除臭通風采暖的一體化設計  演講人:周立-威立雅水務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商務經理  ( 中國給水排水 直播平臺入口:微信公眾號cnww1985 )
    中國給水排水直播:恒截流,堰溢流——德國截流井精確截流清污分流理念及中國實踐     陳亮,北京清源華建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 題目:因地制宜的蘇伊士污水提標改造解決方案    報告人 :籍文法,南洋理工大學博士,蘇伊士水務工程市政總工程師,十幾年工藝技術、工程設計和工程管理經驗
    題目:城市智慧水務與洪澇模擬    報告人 :王浩 院士  ,博士,教授級高工,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名譽所長;兼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宣傳 暨“推薦免試”及“萃英計劃”線上夏令營通知 直播時間:2020年9月20日 09:00—17:30 2020.09.20 09:00
    德國深度水處理技術應用介紹  主講人:     楊帆,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經濟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工程方向主修水處理 題目: 新時代中國水安全保障的應對策略  直播時間 8月12日下午 14-16點   主講人:侯立安 院士,環境工程專家。2006年畢業于防化研究院,獲博士學位。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
    題目 :ThermylisTM – 一種城市污水污泥無風險處置的最佳解決方案     主講人:  史平     蘇伊士水務工程污泥領域技術負責人    直播時間:2020年7月31日 (周五)下午 題目:中國污泥堆肥25年     直播時間 : 7月24日周五下午 14-16:30分   內容提綱:  堆肥技術在中國污泥處理領域的實踐回顧、典型案例分析與思考。  主講人 :王濤,研究員,研究生導
    直播時間:8月3日14:00-16:00 (包括答問) 直播題目:威立雅先進的污泥焚燒解決方案 報告內容:威立雅公司介紹、威立雅的污泥焚燒技術以及與其他國內污泥焚燒工藝的一些對比。 演講人:宮曼麗博士 宜水環境章衛軍:應對極端氣候不確定性的韌性城市建設
    題目:學之于水,不學之于禹也---河道設計的國際視野和綜合途徑      直播時間 2020年7月28日 14-16點  主講人: 吳昊   WADI設計創始人,荷蘭注冊景觀設計師 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 任南琪 院士 : 樹立海綿城市理念,打好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劉政:提質增效核心技術第四代排水系統——清污分流
    直播題目:環境工程規劃與設計中的生態學思考   直播時間7月16日下午14-16日   主講人:魏俊,正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態環境工程院副院長 賀凱:日本下水道發展,污染控制策略及相關前沿水污染控制技術     報告人賀凱本科,碩士,博士分別畢業于南開大學(2009年),清華大學(2012年),和京都大學(2016年)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后
    直播主題: 《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直播時間:7月8號下午 14-16點   主講人:油新華   油新華,博士,教授級高工。現任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總工程師,中國市政工程協 報告題目:  海綿城市原理下的城市水系統的構建思路和實例解剖  M.Sc. Chiyan Peng  理學碩士 彭赤焰先生 簡介     德國漢諾威水協的漢諾威水有限公司 總經理 主要負責中國業務,i
    貝德光:城市污水處理廠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處理處置對策及思考——以南寧為例 尹海龍,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水環境治理、水環境系統工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子課題和省市級項
    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光明:系統視角的城市水質控制理念與技術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第五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工 周艷莉:“幸福河湖”背景下的水環境綜合治理|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景觀設計院副總工 譚春:TOD城市公園水系統海綿城市及生態構建設計策略研究
    孫躍平 博士:非開挖修復技術的分類及在我國的適應性分析    孫躍平 博士 為 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突出貢獻專家協會環境專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排水行業協會理事。高級工程師,亞太地區注冊工程師(APE 霍槐槐:SediMag磁混凝沉淀技術在普通高效沉淀池改造中的應用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上栗县| 六盘水市| 洞头县| 阿巴嘎旗| 延长县| 都昌县| 贡嘎县| 霍林郭勒市| 高雄县| 长岭县| 香格里拉县| 龙海市| 兴文县| 攀枝花市| 新巴尔虎左旗| 荆门市| 南靖县| 巢湖市| 临江市| 东港市| 蛟河市| 工布江达县| 博湖县| 保山市| 子长县| 宣恩县| 安泽县| 民勤县| 五莲县| 鞍山市| 江川县| 淅川县| 维西| 韶山市| 金平| 高邑县| 牡丹江市| 玉树县| 塔城市| 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