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蟲”引導水下生態修復技術,利用食藻蟲攝食富營養化水體中的藍綠藻、有機碎屑等,迅速提高水體透明度,構建或者恢復健康的水生態系統,恢復水體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恢復水體的生態自凈功能,從而保持水體長期清澈,展現水下生命之美。
技術創新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1)食藻蟲的馴化改良技術創新
a.對其咸水種種群穩定性淡水改良; b.對其消化吸收藍藻的腸道改良; c.對其攝食藍藻團塊口徑改良。 (2)水底植物培養和改良技術 構建耐寒型、耐污型、耐鹽型、耐溫型、四季常綠型沉水植物為主的水下森林,適用于各種水體和氣候。構建水下森林里的沉水植物種類,在光合作用下,能夠產生大量原生氧,可長久保持水體高溶解氧狀態;促進氮的消化/反硝化作用及磷的沉降,抑制底泥再懸浮及氮磷營養鹽釋放,徹底改變富營養化水體氮、磷營養鹽循環模式,從而達到根除藍藻水華之目的。 (3)藍綠藻轉化成為水產品的生物鏈技術創新 食藻蟲是一種經長期改良馴化的可控制藻類污染的低等甲殼浮游動物。食藻蟲能夠大量攝食藍綠藻、腐屑、懸浮物與有害菌類,同時,其本身又是魚、蝦、蟹、貝等水生動物所喜愛的食物。這樣,藍綠藻轉化成為水產品的生物鏈有效地打通了,從而使水體的藻類污染得以根治。
修復原理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自然界中的水不是單純的H2O,它是與其它水生植物(沉水、浮葉、挺水植物)、水生動物(魚、蝦、螺、貝等)和它的訪客(昆蟲、鳥類)以及我們不易察覺的水生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看不見的微生物等共同組成的生命體。
當水體中的藻類成為水體的統治者時,藻類就像癌細胞一樣,剝奪了其它物種的生存權,失去生態平衡的水體就像患了癌癥一樣,生命垂危。
傳統治理方法在消除藻類的同時也危害了其它物種,就如同對有癌細胞的器官統統采用切除的方法一樣,生命只能延長有限的時間,卻再也無法恢復生機。
太和水生態在消除藻類的同時,更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幫助水體恢復其各種必備的器官,建立自身免疫力與自凈力,從而達成水體的長期清澈,并綻放其生命旺盛之美。
工藝流程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水體修復后,水質主要富營養指標總氮、總磷等基本達到國家地表Ⅲ類水標準,水體透明度達到1.5m以上,清澈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