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海綿城市︱將自行車道與暴雨管理結合的那些事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3-14  瀏覽次數:247
    核心提示:海綿城市︱將自行車道與暴雨管理結合的那些事兒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海綿城市︱將自行車道與暴雨管理結合的那些事兒

    2015-03-13哥本哈根人一覽眾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
     

    譯者萌像&導讀:在打造海綿城市的過程中,如何與一些現有的項目方案相結合,統籌協調城市綜合管理工作,丹麥人的奇思妙想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不錯的借鑒。傳統的做法是將街道的綠化空間(綠空間)作為暴雨時的蓄水緩沖區(藍空間)。盡管這種做法非常值得推薦,但并不是每條街道都有條件布置綠化帶。因此哥本哈根人想出了一個新辦法,就是將非機動車道建設和海綿城市暴雨管理相結合,也就是哥本哈根Current系統,如果再想想這是種多么和諧的城市與交通協調發展的樣板工程的話,就當然值得我們點贊啦。希望這篇文章能夠推動類似項目在我國雨水敏感城市地區的實施與實踐。



    圖一、哥本哈根突降暴雨,2011年6月(Photo via DJ Ladze on Flickr. With permission)

    在丹麥哥本哈根,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正被深刻的定義著:雖然長達1000多公里的防護提阻止了大部分來自海上的水患,但是城市內澇和降水正在形成新的威脅。區域性的降水會淹沒整個街區,現有的下水系統根本不足以應付如此突如其來的暴雨

    對生活在哥本哈根和其他城市的丹麥人來說,上述情況正實實在在發生著,并引來了大量官方的關注。比如下面的哥本哈根氣候適應性規劃(參考文獻1,請聯系我們索取)

     

     

    圖二、利用街道綠化作為暴雨緩沖區的案例

    迄今為止,已有很多應對方案擺在臺面上討論。上圖即為典型的構建“暴雨應對街道”的案例。簡單說來,就是將街道的綠化空間(綠空間)作為暴雨時的蓄水緩沖(藍空間),也有的街道將綠帶布置在路一側而非路中間較低的地勢處,起的效果是一樣的。如此做法效果奇佳,在應對暴雨的做法同時也擴大了城市綠化覆蓋率,避免了對取消停車位后的投訴及諸如此類的問題。

    對街道的綠化及對雨水溢流的保留,是構建良好的城市景觀的有效途徑之一。解決地面徑流過大的問題,同時又可創造更多的城市綠地,這種構想相當高明。然而在哥本哈根,不是所有街道都有空間來容納綠色走廊或儲水空間。這些街道該何去何從?

    回到本文標題,在丹麥,城市空間正被新的氣候情況深刻地影響著,反過來,為了解決氣候問題,城市空間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為何哥本哈根"current"系統正被開發的原因。




    圖三、關于作者本人在暴雨中的感受及靈感產生的源頭

    就跟許多別的靈感一樣,下文所要講述的方案靈感源于個人經歷。上圖即為作者本人,彼時正站在哥本哈根Vesterbro街區(以紅燈區聞名)的Istedgade街。由于天降大雨,Istedgade街道及Vesterbro街區已整個泡在水里。街道遠處,還有人劃起了皮劃艇。所有的這一切都源于某個周六,在Copenhagenize Design公司辦公室討論了一整天氣候適應性問題后,作者在某個酒吧的廁所看到一幕。這個傳統的設備(譯者注:小便斗)直接連在墻上,此外,我還注意到地上有一塊區域加裝了格柵篦子,被用了起來防止濺射產生的“多余的徑流”。這塊區域在清洗拖地時也能派上用場,多余的水可以從這里流到地下管道。

    那么問題來了,如此簡單的設計思路可以用于街道么?在2011年的罕見大雨中(譯者注:應指的是2011年6、7月哥本哈根的連續降水引起的嚴重城市內澇,即上文作者照片所示)開在地下室的商業,包括我的,不都是毀于一旦么?

    是否可以利用現有城市空間,將其設計為暴雨徑流系統?



    圖四、用樂高積木形象表示的排水方案

    就如其他在衛生間產生的奇思妙想,為了使城市空間形象化,孩子們的樂高玩具必不可少。在一個典型的哥本哈根城市空間中,復雜的自行車道網存在于主要街道中,與周邊建筑一起作為城市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作為一種輕載的交通工具,自行車對基礎設施造成的磨碎微乎及微。因此,為何不簡單點,直接在自行車道下新建大容量雨水溝?

    這就是所謂的哥本哈根Current系統。利用現有的空間進行極端天氣下的雨水管理,并為騎單車的人改進相應的基礎設施。



    圖五、哥本哈根Current系統

    簡單地說,哥本哈根化包括了以下內容:在現有自行車道下挖一條溝渠,以預制混凝土做出一長條儲水空間,最后上蓋以預制混凝土板,用的是最基本的明挖工法。對那些沒有足夠空間布置中間隔離綠化帶的街道,可以挖這樣一個儲水空間。作為一個高效、大容量的系統工程,這樣的設施可以加快街道排水,減小暴雨對低洼敏感區域的影響。Copenhagenize Design公司的建筑師Steve Montebello就從事這項設計和計算。

    哥本哈根Current系統的設計初衷是讓大量的排水通過城市排水脆弱的街區。哥本哈根市和腓特烈斯貝市已就疏浚Saint Jørgen's湖并引暴雨入湖展開磋商,哥本哈根Current系統在這其中扮演了臨時儲水的角色。



    圖六、一張重新設計了湖濱后的效果圖,哥本哈根流中的水最終流入這樣的一個蓄水終端。


    圖七、一張改造后的自行車道剖面圖,包括下部的混凝土溝渠,上部的預制蓋板,人行道側和機動車道側的排水篦,以及布置在路面的加熱線圈及LED燈

    預制混凝土蓋板可以承受大量自行車的荷載,在交叉口也可承受通過的機動車的荷載。此外,這樣的非機動車道還能加裝很多小玩意兒。比如嵌在路面的LED燈可以用來指引自行車道,瀝青層下的加熱線圈可以在冬天融雪除冰。使用預制蓋板還能對自行車騎手提供更平整的騎行場地,減少坑洼,方便維護。



    圖八、一張改造后的自行車道剖面圖,包括下部的混凝土溝渠,上部的預制蓋板,人行道側和機動車道側的排水篦,以及布置在路面的加熱線圈及LED燈

    在設計中,非機動車道布滿排水篦(譯者:靠人行道一側的排水篦與人行道共面,靠機動車道一側與機動車道存在高差,排水篦垂直于機動車道),各處水流都能很容易的進入混凝土排水溝渠:非機動車道表面的格柵篦子可以排掉人行道一側流入的徑流水,機動車道的雨水流入機動車道一側的格柵篦。視需求,Current系統可以與現存的下水系統獨立或共同使用。



    圖九、哥本哈根的水系圖,大部分水系最終都匯入港口或直接匯入大海。

    增值

    Current系統可以快速排除街道降水徑流,使得街區和建筑免遭水淹。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好處,這樣的設計還能帶來一些附加好處:

    1、提升管線的可達性

    大多數與城市生活相關的管線都埋設在人行道下,或最少也是埋在露下面的。我們考慮將管線槽置于混凝土溝渠的側壁,方便布設各類線路。

    2、推動非機動車道的優化

    這項設計有一個重要用途——保護城市免受暴雨侵害。在這之外,也能推動原來不情愿的市政當局去拓寬非機動車道以實施Current系統。比如在哥市自行車道最窄的Gammel Kongevej就可以一試。

    3、成本效益

    因為不需要修補坑洞,所以維護自行車道的費用會有降低。更好的市政設施也能鼓勵自行車出行。如有需求,預制蓋板也可以更換為其他結構。

    4、暴雨噴泉

    Current系統的管道可以終于SktJørgens湖下或是港口水域之下。但是管口的位置可以置于水平面之上。在暴雨時,水壓會形成噴泉。權當一種馭水的慶祝吧。

    5、Silvacells

    住宅的雨水也可以通過這些綠植下的Silvacells排入路側或停車位下的藍空間。



    圖十、哥本哈根的水系圖,大部分水系最終都匯入港口或直接匯入大海。

    當氣候——毋寧說人們——突然發威讓人措手不及時,解決之道在于突破常規、打開腦洞——當腦洞已裝滿水的時候,更是如此。

    我們為本文提供的免費下載資料有:

    1、《哥本哈根氣候適應性規劃》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州市| 余庆县| 分宜县| 梨树县| 海南省| 南陵县| 于都县| 保康县| 冷水江市| 贵定县| 绥宁县| 义乌市| 伽师县| 大悟县| 吉安市| 天水市| 黔南| 弋阳县| 普兰店市| 谢通门县| 牡丹江市| 兴仁县| 板桥市| 盱眙县| 巫山县| 贵南县| 商都县| 金乡县| 拜城县| 内丘县| 土默特左旗| 石门县| 宜章县| 应城市| 安福县| 新巴尔虎左旗| 界首市| 岳普湖县| 边坝县| 南丰县|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