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十大環境新聞 (第六期)
12.04.2014 - 12.15.2014
一、利馬氣候大會閉幕 中方:不太滿意但尚可接受
利馬氣候大會在經歷十三天緊張談判后,于14日凌晨3點順利結束。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14日表示,利馬氣候大會達到了中國代表團的預期,達成了一個相對平衡的結果,中國并不十分滿意但是尚可接受。他表示,希望各方遵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確立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集中精力圍繞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等要素展開談判。(來源:中國新聞網)
二、中巴衛星助推中國“太空夢”
北京時間7日,中巴地球資源衛星04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巴西空間研究所已經收到來自這顆衛星的信號。中巴地球資源系列衛星是中國和巴西政府間開展的合作項目,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巴西空間研究院聯合研制,主要用于國土、林業、水利、農情、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監測、規劃和管理。(來源:新華網)
三、中國城市設立明年減排目標
在利馬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中國某些城市的溫室氣體排放有可能在明年到達峰值。他同時強調了城市的環保措施將對中國是否可能在2030年達到溫室氣體排放峰值的目標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中國有36個低碳試點城市,城市建設與發展的中心目標仍然是通過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帶動經濟的發展。(來源:氣候變化新聞網)
四、美國將停止布里斯托爾海域附近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活動
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宣布,將關閉阿拉斯加布里斯托爾灣及及附近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鉆孔活動。此舉得到了許多環境保護組織的支持。奧巴馬表示,布里斯托爾灣及附近海域的面積佛羅里達州差不多,并擁有寶貴的海洋生和漁業資源。(來源:華爾街日報)
五、環境組織控告聯邦政府在加州近海的水力壓裂活動
美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于周二警告美國聯邦政府,稱其在加州的圣塔巴巴拉海峽的壓裂采油活動違反了至少三項聯邦法律,采油活動造成的污染將會對沿海社區和海洋野生動物,如藍鯨和水獺,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若聯邦政府不采取措施,該組織將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控訴。(來源:路透社)
六、泰晤士河流域洪澇應對計劃取得進展
2013-2014年,英國泰晤士河流域經常因暴風雨導致洪澇災害,為此,英國政府最大的內陸洪澇危機應對計劃正式展開。Black & Veatch Corp.和Galliford Try Plc(GFRD)這兩家公司對該計劃的費用進行了評估,并預計在計劃覆蓋的范圍內,將有15000處不動產將免于極端氣候的威脅。(來源:彭博商業周刊)
七、世界氣象組織:未來厄爾尼諾形成概率約為70%
世界氣象組織4日發布最新厄爾尼諾情況簡報說,11月份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已超過弱厄爾尼諾現象的臨界值,明年2月末前形成弱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約為70%。厄爾尼諾現象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一種異常氣候現象,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系,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幾率增加。(來源:新華網)
八、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廠發電 開發新“藍色能源”
荷蘭特文特大學納米研究所宣布,荷蘭首家鹽差能試驗電廠已于11月底發電。荷蘭這家電廠建在該國北部連接北荷蘭省和弗里斯蘭省的阿夫魯戴克大壩中段。阿夫魯戴克大壩東南面的艾瑟湖是人工淡水湖,其西北面海的鹽濃度則高得多。當淡水經過電廠安裝的半滲透膜與海水相遇時就會產生滲透壓,形成淡水不斷流入海水的水流勢能,進而推動水輪發電機產生電能。(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九、澳大利亞利用手機應用程序監測噪聲污染
日前,澳大利亞開發了一款名為2Loud?的手機應用程序,它可以測量馬路邊住宅的內部噪音。如果這一應用程序能夠在社區得到大規模使用,將有助于改善城市管理。研究人員在墨爾本附近的Boroondara小鎮對這款手機應用程序開展了試點研究,記錄顯示,室內感受到的外來噪音介于23.2至58.5分貝之間,平均值約40分貝,有45%的室內被監控區域都暴露在具有潛在危害的40分貝以上的噪聲之中。這說明近半使用者都處在不健康的夜間噪聲環境之中。(來源:人民網)
十、游輪相撞致印度東北部桑德班斯35萬升燃油泄漏
周二早晨,濃霧天氣下,兩艘油輪相撞。其中一艘裝有35萬燃油的油輪在Shele河上傾覆,對其周邊的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威脅。這是桑德班斯地區發生的第一期巨型燃油泄漏事件。 Khulna 大學的教授告訴記者,如此重大的燃油傾瀉事件將對紅樹林生態系統以及居住在此的野生動物造成巨大威脅。(來源:印度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