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跟隨省“五水共治”第4督查組在青田縣巡查時發現,甌江禎埠港流域有一處建在河道上5年之久的大型養豬場至今仍在經營養殖,在場人們無不為之驚訝——若遇特大暴雨不僅影響泄洪,還會危及養殖場人畜財產安全。為此,當地群眾強烈要求拆除該處建在河道上的所有建筑。
禎埠港流域山清水秀,悠悠流淌的溪水清澈見底。這家養豬場緊依防洪堤壩外側河道高處而建。據禎埠鄉工作人員介紹,2009年,外鄉養殖戶范某未經河道主管部門審批,擅自在禎埠港嶺下村段堤外河道上建造8幢建筑物,其中6幢用作畜禽養殖,另外兩幢作為堆放飼料、雜物的倉庫和生活用。整個養豬場占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目前有母豬117頭、種豬3頭、肉豬728頭,年存欄數2000頭以上。
記者走進養豬場,一陣陣臭味撲鼻而來,飼養員正忙著運送飼料,豬叫聲與進食聲音混成一片。
“剛開始生豬存欄數僅50頭左右,后來逐年擴大養殖規模。再過一兩個月待母豬產下小豬后,生豬存欄數將突破1000頭。”養殖場主范某辯解說,場內豬糞沒有直接排到河道溪流上,對周邊環境不會造成什么影響。
那么,這么多的豬排泄物和污水排往何處?記者沿著一條條從豬圈排出的水溝和管道,在雜草叢生處發現一露天污水池,沒有任何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四周彌漫著臭氣,不時有蒼蠅、蚊子在飛舞。與記者一同前往調查的青田縣畜牧局工作人員說:“污水沉淀池不密封,又沒有防滲漏功能,會向河道滲漏,實際上與直排沒有區別,遇上大雨污水還會外溢流向大溪。”
記者行走在養豬場圍墻外溪灘,目睹一片片鵝卵石變成深褐色,與附近經雨水沖刷的潔白鵝卵石形成較大反差。談起這家養殖場緣何至今遲遲難以拆除時,禎埠鄉鄉長鄒軻說:“首先是養殖戶不肯配合,說是豬的排泄物沒有直排河道,還要求增加補助遷移費;其次是原來規劃的禽畜養殖區域在高山坡上,由于缺水不適合畜類養殖,后來幾處選址均被有關部門否定,目前還在尋找之中。”
記者從禎埠鄉政府獲悉,該鄉禽畜養殖場共有24家(戶),均沒有安裝污水處理設施,其中范某這家養殖場規模最大。根據《禎埠鄉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整治時間表》安排,該鄉除兩家養殖場限期整改外,將于7月底前拆遷5家養殖場,余下17家養殖場9月底拆遷完畢。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礙河道行洪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拆除違法建筑物、構筑物,恢復原狀;逾期不拆除、不恢復原狀的,強制拆除。
督查組負責人表示,嶺下村17家禽畜養殖場(戶)廢水直排,影響禎埠港水質,當地要加大治理力度限期整改。同時,督查組向范某養殖場發出督查意見書,要求其限期拆遷。這些污染水質的養殖場(戶)能否如期整改、拆除?本報將持續關注。
5年污水直排甌江 青田養豬場豈能建在河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