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污泥處理處置那些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7-19  瀏覽次數:373
    核心提示:一、污泥處置率低,設施建設緩慢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高級研討會
     

    一、污泥處置率低,設施建設緩慢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達99%以上),有機物含量高,容易腐化發臭,并且顆粒較細,呈膠狀液態;根據來源,可劃分為市政污泥、工業污泥和河道淤泥三類,僅考慮前兩項我國污泥產量就達到12.2萬噸/日。

      市政污泥:2012全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13693萬噸/日,以平均負荷率85%計算,污泥年產量達2761萬噸(折算含水率80%污泥,萬噸污水產80%含水率污泥約6.5噸),折合7.6萬噸/日。

      工業污泥:2012年全國工業廢水處理量為210.5億噸,污泥年產量達1368萬噸(含水量80%),折合3.75萬噸/日。

      截至“十一五”末期,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小于25%,處置能力只有279萬噸/年(干泥);全國近75%的污泥沒有得到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絕大部分污泥僅為都是簡單脫水至80%后就送往城市垃圾處理廠簡單填埋。

      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新增污泥處理處置規模518萬噸/年(干泥),合算成80%含水率污泥的量為7.1萬噸/日,相關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投資將達347億元。

      目前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十分緩慢,截至2012年,污泥處置設施建設規模僅完成十二五規劃”的26.9%,且大部分項目均為試點項目。

      二、泥質和經濟性是污泥處置工藝選擇核心

      污泥處理處置包括前端脫水和最終處置兩個階段,最終處置方向則根據污水的來源和泥質不同而異,主要包括衛生填埋、建材利用、土地利用和焚燒四種。

      污泥脫水是污泥處理工藝中最核心的一個環節,脫水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最終處置的費用和效果,其最大目標是降低污泥中的水分、減少污泥體積,為后續處理、利用和運輸創造條件。

      污水含水率的降低將極大降低后續處理規模(如含水率從95%降至80%,體積就減少了75%),以方便運輸,減少占地面積;另一方面,適中含水率的污泥,其承載力和生物化學穩定性也更佳。

      據目前國內的普遍認識,在污水廠內將污泥的含水率降低至40%以下是較為合適的,處置出路廣泛并易于安全運輸、貯存。

      一般污泥經過濃縮后,含水率降至97%左右,還需進一步機械脫水和熱干化以脫出吸附水和毛細水;根據外運污泥是否脫水至60%左右還可分為就地和非就地深度脫水模式兩種模式,通過比較兩者投資和運行成本,我們認為先行在廠區就地脫水至60%,在運往污泥處理廠進行熱干化是更為經濟性的方式。

      用于機械脫水的壓濾機種類眾多,主要包括板框壓濾機、廂式壓濾機和帶式壓濾機三類;其中新式板框壓濾機(隔膜壓濾)憑借脫水率高、能耗少等優點正逐步成為主流。

      污泥在經過脫水后,再根據泥質不同采用適宜的處置方式,包括土地利用、衛生填埋、建材利用和污泥焚燒四種;其中每種方法的適用性各有不同,根據污泥的重金屬含量、含水率及有機質含量高低等不同而異。

      土地利用:包括肥料利用(園林綠化、林地、農用)和土地改良利用,肥料產品應當滿足國家及行業有關有機肥料的營養要求,污泥農用應嚴格控制施用量和施用期限,對于進入食物鏈的作物種植須謹慎使用。

      衛生填埋:應嚴格控制填埋的污泥量和含水率,并滿足相關泥質要求;該種方式是我國目前污泥處置的主要方式,考慮填埋場瓶頸問題,該方式會逐漸減少。

      建材利用:將脫水污泥經干燥后進行無機化處理,用于制作水泥添加料、制磚、制輕質骨料和路基材料等;該種方式由于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適度降低污泥處置成本,受到國家鼓勵和推廣。

      污泥焚燒:包括單獨焚燒、與垃圾混合焚燒以及污泥燃料利用,與垃圾混合焚燒須嚴格限制污泥處理過程中的添加劑投加量并保證適度的污泥熱值,并且需控制摻入比例。

      當地市場終端資源化產品的銷路為工藝技術路線的選取的第一決定因素,在確保污泥處理處置產品穩定化、無害化前提下,污泥泥質對相應的處理處置技術的處理效率、處理成本及產品的后續出路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技術路線確定后,污泥泥質及性狀是選擇適宜的處理技術單元的主要依據。

      三、技術標準體系已有雛形,付費機制尚待進一步完善

      隨著政策面“重水輕泥”的長期偏向性問題的逐漸改善,政府出臺了系列政策去規范污泥行業發展,除了規劃性、監管性政策,主要集中于產品標準和技術路線兩方面。

      行業規劃:根據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新增污泥處理處置規模518萬噸/年(干泥),相關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投資將達347億元。

      產品標準:對污泥制磚、焚燒、園林綠化、土地改良等資源化產品的泥質做了詳細規定。

      技術路線:對各技術路線的最佳可行工藝流程、工藝參數以及技術經濟適用性進行介紹,鼓勵將污泥經厭氧消化產沼氣或好氧發酵處理后嚴格按國家標準進行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土地利用。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搜索
    關 鍵 詞:
               
    所屬分類:
    排序方式:
         
     «   1   2   …   3   4   5   6   7   …   58   59   »   共1169條/59頁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西县| 抚州市| 临桂县| 阿巴嘎旗| 安阳县| 南江县| 泰顺县| 巴彦淖尔市| 新民市| 阳曲县| 凉城县| 公安县| 通渭县| 渭源县| 齐齐哈尔市| 东至县| 巴青县| 保定市| 沾化县| 东明县| 灵石县| 睢宁县| 临沭县| 绩溪县| 河曲县| 天等县| 安顺市| 内黄县| 巴楚县| 南部县| 莲花县| 河东区| 定西市| 昔阳县| 十堰市| 成安县| 张家港市| 连山| 盐城市| 潞西市| 任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