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企業是怎么造就的?公司到底要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方式?怎樣才能與優秀的企業建立合作?也許我們沒法對這些問題回答出確切的答案,但是相信榜樣帶來的啟示一定有其鮮活的意義。向優秀的企業學習以拓寬視野,看優秀企業發展歷程而思考自身企業的成長,提供與優秀的企業建立合作的機會以促進共同發展,因此:清華環境總裁班組織了此次走進行業榜樣碧水源的訪問活動。
對話“骨灰級人物”戴日成
在這兒,時常會有老友相逢和同窗相聚,這讓人欣喜不已。
評價清華大學環境總裁班
總裁班的課程緊、跨度大,又可以接觸到環保領域不同的細分行業的企業家,通過跳躍性思維模式學習反過來看公司管理、技術,認識的境界會有很大變化,對管理人員提升自己水平會有很大幫助,是一個很好的充電機會。通過看其他行業公司的發展有時候比看本行業更有借鑒意義,如果有時間。我也希望能來到學校充充電,學習一下。
怎么做中國的環保事業?
環保很難做,但是無論什么樣的環境企業都要為環境的美好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說過一句話,“做環保,心有多純凈,水就有多干凈”,做環保要提高道德標準,對政府負責任,政府就會負責任,如果企業唬弄政府,政府也會用同樣的招式唬弄企業。
環保的范圍很寬,每個行業都有環保問題,每個行業都很大,需要在一個行業里做精,因為一個領域就就足以支撐一家偉大的公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建立在團隊之上,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團隊才能夠發揮作用。碧水源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膜,但是把膜做好不容易。能做出膜產品的企業在中國不下1000家,但是拉出來的膜好用不好用不知道,不追求品質的公司要消滅。
中國的水務投資是不成功的
中國的環境企業不研究標準,只研究技術。經過30年的發展,我們現在的環境越來越差,環保還是在壞,政府和企業都要反思。做水處理的目標就是如何讓水更潔凈,水潔凈了,業主就會愿意付費。
水務投資不要做高回報的水價,如果投資回報遠遠超過服務價值,那么一定是失敗的。我國這些年的水務投資不能說是失敗的,但是是不成功的。原因就是沒有把環境的改善作為評價指標。企業都卡低標準,能做一級B就不做一級A。
水處理行業存在這樣的現象:一是少處理水;二是少開設備,水質卡著邊界走;三是檢查的時候運行處理系統,平時不運行。做企業如果良心不夠,最終是損失社會,損失國家環境。
碧水源是怎么發展的?-好技術不怕找不到好市場
10年前文劍平(碧水源董事長)拿著碧水源的膜產品滿世界跑的時候,當時行業里多數人還在討論一級B和一級A,而碧水源用一級A的價錢換取四類水的水質,這樣排出的水就不是污水,因為即便按照一級A的標準,出水水質也是劣五類,還是污水。美國和日本的排水標準高的多,我們的行業要堅持、要呼吁提高標準,行業堅持了政府才會明白,政府是5年的政府,做企業要做基業長青的企業。10年前一級A還不作為普遍標準的時候碧水源按照四類水的要求做,因此我們的排水能夠改善環境,碧水源用高的造價和運行成本換取更好的出水,社會是愿意埋單的。用讓社會滿意的技術和產品打市場打得放心,業主、政府對技術的認可度高于人,高于公司,核心技術讓大家認可是第一位的。碧水源的MBR技術得到了市場的考驗,讓業主比較認可,好技術不怕找不到好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