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博會,更注重社會價值
中國環博會經歷了十五年的風雨,依然成為全亞洲最受環保人士矚目的產業盛會。在不斷提升展會專業性與全面性的同時,更注重每一個環保人能通過我們分享與收獲。環保名人談在此大背景下應運而生,希望通過這些環保企業中的重量級嘉賓來闡述不同視角下的產業話題,凝聚大家智慧,分享精彩收獲。
桑德·文一波:海外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桑德集團是較早“走出去”的中國環保企業之一,早在2009年就已進入沙特獲得該國污水處理廠EPC項目。
記者:近幾年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桑德也早在2009年就邁出了第一步,這中間有一些怎樣的故事?
文一波:每一個項目都比較復雜。比如說我們一直在跟一個印尼大型供水的PPP項目,五六年間啟動過無數次,招過無數次標,招完標又停掉,大費周折。
其實這種情況在國際市場,特別新興市場經常出現。一方面他們的基礎設施缺口比較大,也很想做,但另一方面他們的政策法律法規還有行業的基本情況還不太清楚。很多問題沒有理順,就到國際公開招標,做了一半之后發現啟動條件有問題,又要重新調整,然后重新啟動的時候認為沒有問題了,但做到一半,投標人提問題,還是發現有很多新的問題,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但對中國企業來說,新興市場仍是一片“處女地”,確實是一個機會。就像國外公司進入中國一樣,前期需要有引導,如果我們引導了,那么可能會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去發展,如果不去引導,別人把規則設定好了,我們只是一個投標者、參與者,對我們來說,市場肯定不會有利。
記者:前幾年包括李嘉誠在內都“抄底”歐美市場,購入一些環境資產,你如何看待當下歐美等成熟市場的并購機會?
文一波:現在沒有過去好談。歐債危機發生后,歐洲很多資產出售,更早一些去的話,當時國內企業的議價能力更強。現在的買方條件就相對差一些,賣方條件會苛刻一些,收購價格會高一點。不過現在雖然不能算是抄底,仍然是比歐債危機之前要好。
記者:很多企業到發達國家做收購,大多會考慮一些技術型企業,桑德是否也有這樣的考慮?
文一波:我們也在看,而且是國內還沒怎么開展的領域、國內空間還沒起來的會看得比較多,也在找一些并購的標的。在國內比較成熟的、已經形成規模,像城市污水甚至垃圾焚燒等領域,再找一些新的技術進來,做技術轉化和推廣就比較被動。國外的技術一定要結合中國的情況,首先包括經濟上可接受的程度—技術很好但是投資、成本很高,基本很難推廣;另一方面,一些國外很好的技術,像是垃圾領域的,國內可能根本行不通,或者是要調整需要很長的時間,是拿這個新技術進來、花三五年去做改造和完善,還是在國內現有技術基礎上做進一步提升?要考慮這種因素。
記者:那么在國際市場的并購標的上,哪些領域更受青睞?
文一波:目前土壤修復、固體有機物厭氧發酵、地下水修復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值得關注。
歐洲的垃圾絕不允許你直接焚燒或者填埋,一定得減少有機物的比重,一般必須用厭氧技術來做。如果不做,就不合格,歐盟法律會覺得你有問題。
盡管中國現在還沒有大規模運用,但未來也許會有些政策調整。撇開城市不講,中國農村有廣大的有機廢棄物需要做這種處理,包括秸稈焚燒。
上面這些領域,中國市場雖然還沒起來,技術還不成熟,我們早點去,有些好的技術可以嫁接,結合中國情況進一步開發。
記者:環保企業做海外并購,哪些方面的問題是比較大的阻撓?
文一波:并購很不方便,中國的審批太復雜了。有時候國外企業寧可便宜賣給別人,也不愿意賣給我們中國企業,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企業有很多不確定性,雖然價格比較高,但最終卻有可能不批,或者批的時間比較長。我們在做國際收購的時候都會考慮這個問題,審批要多少時間,是否符合招標要求,有時候甚至投標時交的保證金都有可能沒收。一般而言,國外企業要賣給中國企業,除非你出價真的高出很多,50%這樣,還能打動人家,如果你比別人高10%~20%,可能人家就不考慮你,這種情況經常出現。
記者:據悉您計劃在本屆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上進行主題演講,可以提前透露一下嘛?
文一波:去年12月一次論壇上已經就城鎮化與環保產業的機遇談了我的觀點,主要從污水、固廢、環衛和再生能源四個方面談了市場未來的商機,時隔半年,政策和形式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次的內容就上次會有很多更新,具體內容,當然歡迎大家來會議現場聽。
來5月20日中國環博會,“邂逅”更多環保名人
【中國環博會,更關注社會價值】
IE expo 2014中國環博會(第十五屆)
2014年5月20-22日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5、N4、N3、N2館
展會官網:www.ie-exp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