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建設。以北疆電廠為示范,推廣電水聯產海水淡化模式,建設
若干海水淡化示范企業。加快推動海水淡化配套企業的發展,形
成產業鏈條。示范推廣膜法、熱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術,完善
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關鍵部件及系統集成技術。到
2015年全市海水淡化能力達到48萬噸/日。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濱海新區人民政府)
天津開發區南港海水淡化與工業制鹽一體化項目協議日前簽署。至此,
天津海水淡化項目已達6個,預計兩年內實現海水淡化日產量60萬噸。
為破解水資源短缺難題,天津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技術應用
和產業規模均居全國前列。目前,天津已有大港電廠、天津北疆電廠、
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公司、泰達新水源海水淡化廠和臨港海水綜合利用
一體化等5個海水淡化項目,日產量達到31.6萬噸。據不完全統計,天津
已累計供應淡化海水600多萬噸,淡化海水已經成為城鎮居民生產生活及
船舶、海上平臺作業等諸多方面的重要水源。
海水淡化工程建設有望加快
海水淡化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生產海水淡化水為主要目的,包括相關技術研發、設備制造、工程設計與建設、生產運營、原材料生產與銷售、咨詢服務、宣傳培訓和交流等工序和環節,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生產體系。
根據2012年1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到2015 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海水淡化對解決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達到15%以上,海水淡化產業產值將達到300億元以上。
而截止于2012年底,我國海水淡化日產能僅為70萬噸,與2015年220萬噸的產能目標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我們認為未來2年我國海水淡化工程建設有望加快!
規模化應用尚需時日
近年來,隨著海水淡化各項政策的陸續出臺,海水淡化產業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同時隨著各地海水淡化試點、示范工程的落地以及產業聯盟工作的逐步推進,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以及關鍵設備國產化的進程。
但從我國已投入運營的海水淡化工程運行情況來看,卻不得不讓人對海水淡化的短期應用心存擔憂。以我國領先的海水淡化重點發展城市天津為例,目前天津已建成投產的6家海水淡化廠產能利用率不足30%,產能過剩的背后折射的是市場需求的不足。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海水淡化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當前制約我國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原因為成本過高。目前我國海水淡化供水價格約為8元/噸,相比于城市自來水價格4元/噸明顯偏高。因此短期內要想實現海水淡化的規模化應用,就必須依靠政府的補貼,而目前國家并未出臺針對海水淡化的補貼政策。此外,由于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而我國現有的城市供水管網仍然以水泥和鑄鐵管為主,因此淡化的海水輸送必然要求更換現有的供水管網,這必然會加大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
綜上來看,我國海水淡化的市場前景雖然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