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是保障飲用水安全的前提,是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是維護水循環生態平衡的補救措施,是當前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任務。
污水按照來源來分,工業污水、商業污水、生活污水,工業污水指能源(石油、電力、煤炭、礦山等)、化工(石化、化肥、農藥以及能源下游生產性工業)、造紙、印染、制藥等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排放污水。商業污水指辦公、餐飲、醫療、清洗等商業行為的排放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指居民排放污水,覆蓋商業排放有機污水。
污水按照污染物的不同類型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污水處理主要通過物理、化學和微生物新陳代謝的方法把水中的污染物分離、轉移、生物消化降低的過程,從而減輕污水對環境的污染。
污水處理技術,主要是通過物理、化學、生化三個環節,物理過程包括沉淀、過濾、氣浮……化學過程包括調節酸堿、氧化還原……生物過程包括厭氧、好氧……,其中每個小環節又包含很多細分,舉個例子來說,就像你玩積木,污水處理的各種細分環節技術豐富,如何組成一個物美價廉的污水處理系統,靠的不僅是細節技術,更是一個優化的運籌過程,因此同一類型污水處理技術可以標準化,而不同類型的污水處理技術需要針對化,污水處理專業是一門需要多種學科知識理論實踐統籌應用的綜合性專業。
習慣上把采用單一的物理、化學、生化環節其中一環節稱為一級處理,采用了其中二個環節稱為二級處理,采用了三個環節稱為三級處理。
從古羅馬時期污水處理出現開始,到現在為止,生活污水由于污水類型類似,因此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已經成熟。
我國的市政污水處理廠技術經過近50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是由于該行業屬于消耗性行業,缺少利潤來源,主要依靠國家公共撥快,因此從業人員工資處理較低水平,缺少優秀的運營從業人員。
工業污水處理方面,由于利益所向,企業的污水處理屬于被動需求,因此存在偷工減料,面子工程,建好不用等問題,也因此導致工業污水工程在我國缺乏高標準工程模板,不嚴謹的實踐過程導致了我國工業污水處理技術長期落后發達國家。
如果不能提高污水行業的關注度,改善從業人員工資,加強對工業污水治理的監管,改變企業自身對工業廢水處理的態度,污水處理行業將得不到發展和進步。
污水處理的問題短期內看不出危害,但是,回顧我國工業化的進程,改革開放近35年來,污水終于導致我國飲用水安全危機——目前我國80%以上的水源被污染,而我國的自來水廠仍沿用著80年代的傳統工藝,水健康問題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