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階梯水價制度在全國開始加速推行。近日,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出臺《關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實行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做出部署,要求2015年年底前,設市城市原則上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今后凡調整城市供水價格的,必須同步建立起階梯水價制度。
《意見》中對階梯水價收益部分做出了規定,提出實行階梯水價后增加的收入,應用于供水企業實施戶表改造、彌補供水成本上漲和保持第一級水價相對穩定等。這就代表階梯水價收益部分不是歸政府而是歸企業所有,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總編、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強調,階梯水價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進一戶一表改造,會一定程度提高供水服務水平,促進行業發展。
傅濤指出,目前水價改革的根本是價格形成機制的改變,如果形成機制是“里”,階梯水價則是“表”,目前舍本逐末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說得重一點也是一種不作為。《供水價格管理辦法》1998年發布至今,已經15年,遲遲不能修訂,而其中階梯水價,僅僅是一種收費方式的改變,卻一直成為改革主導,或許是供水行業的另一個悲哀。
事實上,階梯水價的推行還面臨諸多問題,不能一蹴而就。《意見》出臺后,推行階梯水價成為強制性政策,在沒有建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的情況下,全面推行階梯水價,將會影響價格改革的到位。
發改委表示,推行階梯水價是為了引導居民合理用水、節約用水,不是讓大家多掏水費。傅濤也指出,階梯水價的確能夠促進節水,但節水效果是有限的,投入確實巨大的。據《北京日報》報道,江西省南昌市是目前全國眾多推進梯度水價的城市之一,然而,實行前后對比,居民的用水狀況并沒有發生顯著的樂觀變化,南昌依舊面臨用水緊張的難題。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階梯水價在短時間內很難切實沖擊市民陳舊的用水觀念。
國外實施階梯式水價,是因為許多家庭非生活用水量大,比如別墅的游泳池、花園等,就理應付出比生活用水高得多的費用,顯然國內家庭像國外這種現象極少。傅濤表示,一戶3到4口人的普通家庭用水量很有可能大于一戶別墅區用戶的用水量。因此,對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工作還需要政府補貼資金的落實。
實行階梯水價的前提是“水表出戶、一戶一表、計量到戶”,這涉及到改革成本問題。而此次《意見》中要求“限期完成‘一戶一表’改造”,提出了改造成本的出處。但是,傅濤強調,“一戶一表”會加大供水企業的計量漏損,漏損的成本由誰來支付、改革成本由誰來承擔,這仍是個問題。
北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張虹海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近幾年中國水務行業逐步往市場化方向靠攏,而目前大城市的市場化程度還高一些,但全行業仍然只有20%左右的水平,要靠政府補貼。政府對水務的管理,企業只是中間的一環,相當于是向政府提供服務,不會是暴利,但也不能賠本。
就此傅濤認為,階梯水價的推行需要在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的框架下系統推進,還需要政府盡責。另外,如果改善階梯水價是服務于弱者,就應該由政府來投資,多數自來水公司投不出這部分錢,不能讓自來水公司投資。政府與其建很多沒有實際作用的過多的基礎設施不如直接投到民生上,讓我們的民生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