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記者從重慶市城鎮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會上獲悉,明年6月底前,重慶市各區縣將編制完成城鎮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其中,不少措施都有利于緩解城市內澇。
明年6月底前完成排水防澇規劃
暴雨一來就看海,道路積水成游泳池……近年來,城市內澇問題逐漸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昨日會上發布的《重慶市城鎮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專門針對城市內澇進行了工作安排。
按照《方案》,明年6月底前,各個區縣要完成城鎮積水內澇現狀及排水防澇設施普查,哪里有暴雨積水點,排水是否完善、汛期有沒有內澇隱患,都要心中有數。同時,各個區縣要編制完成城鎮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規劃。
2019年前,全市完成城鎮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2024年前,全市建成較為完善的城鎮排水防澇工程體系。
下穿式立交道路橋涵建排澇泵站
以往重慶地區排水管網設計是能抵御3年一遇暴雨。《方案》則要求,今后建設排水管網,主城區要確保有效應對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主城以外各區中心城區,要確保有效應對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其他區縣要確保有效應對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
此外,《方案》還要求對暴雨積水點進行重點改造,城市低洼片區排水系統要進行徹底改造。下穿式立交、道路橋涵要加強排澇泵站建設,并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積水警示和車輛攔阻系統,保障通行安全。
增建可滲透路面推廣窨井防墜網緩解城市內澇還要與城市開發、園林綠化結合。
《方案》提出,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要最大限度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配套建設雨水滯滲、收集利用設施。如增加下凹式綠地、人工濕地、可滲透路面,以及透水性停車場和廣場。新建城區硬化地面,可滲透地面面積不得低于40%。
《方案》對汛期行人安全也做出規定,全市要推廣使用自調式防沉降井蓋,并采取井內加設防護網等措施。
據了解,主城各區已經在陸續安裝自調式防沉降井蓋和防護網。如沙坪壩區,今年就在三峽廣場、南開下穿道、鳳鳴山下穿道等17個地方安裝了窨井防墜網,防墜網可承載200公斤重物而不破損、不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