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再生處理,是指污水按照一定的水質標準或水質要求、采取相應的技術方法進行凈化處理并使其恢復特定使用功能及安全性的處理過程,主要包含水質的再生、水量的回收和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控制。從理論上講,污水再生處理系統包括(但不限于)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二級強化處理、三級處理(深度處理)和消毒處理等(圖1),但通常多指二級處理之后的深度處理與消毒系統。污水一級和二級(二級強化處理)是污水再生處理的基礎,深度處理是再生水處理的主體單元,消毒是再生水處理的必備單元。
一級處理主要通過過濾、沉淀等物理學方法去除污水中粗大固體,部分懸浮物。浮油的刮除也屬于一級處理。
二級處理是在一級處理的基礎上,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處理方法,以高效去除污水中懸浮性和溶解性有機物為主要目的的污水處理過程。由于多年來以生物法是二級處理的主要手段,故二級處理也常稱作生物處理或生化處理。
二級強化處理是為了從污水中去除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磷、氮等植物營養物質,通過生物法、物化法,在一般二級處理的基礎上顯著強化磷、氮去除能力的污水處理過程。
深度處理是在二級處理(二級強化處理)基礎上,采用化學混凝、沉淀、過濾等物理化學處理方法進一步強化懸浮固體、膠體、病原微生物和某些無機物去除的凈化處理過程。包括由混凝、沉淀、過濾工藝構成的傳統三級處理流程、采用膜技術(微濾、反滲透)的改進流程、以及其他高效分離處理流程。對再生水水質有特殊要求的,可以選擇反滲透、離子交換、活性炭吸附、高級氧化等單元作為輔助手段,由再生水用戶自行建設再生水處理單元。
消毒是污水再生水處理系統的最后一個單元,其目的是滅活再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消毒可采用氯化消毒、紫外線消毒、臭氧消毒等方法。
圖1 污水再生處理系統基本構成和流程
來源:《再生水水質安全評價與保障原理》,胡洪營、吳乾元、黃晶晶、趙欣等 著,科學出版社,2011年4月
關鍵詞:污水再生利用,污水處理,回用,水循環,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