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斥資千億打造環巢湖生態示范區
2013年11月11日16:41 來源:合肥在線
總體投資超千億元,工程分三期實施,5-7年內巢湖水質預計將有顯著改善,記者日前從合肥外宣辦召開的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通過制度規劃、整治入湖河道、建設鄉鎮污水處理廠、開辟“河長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等方式,合肥正在探索中治理巢湖,推進巢湖的生態保護。
夏日巢湖濕地美 馬啟兵 攝
16條入湖河流全面截污
2011年8月行政區劃調整后,合肥從“臨湖而居”轉為“擁湖入懷”,環巢湖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隨即開始啟動,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大幕拉開。“這是巢湖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治理。”合肥市發改委總經濟師朱勝利介紹說:“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截污,要做到不讓污水入巢湖。”
十五里河綜合治理是合肥正在實施的治河截污工程之一。共7大類、113個項目、總投資502.5億元的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一期工程,把包括十五里河在內的16條入湖河流的治理作為開山之作。目前,在十五里河綜合治理的施工工地上,1200多名建設者正夜以繼日把工程向前推進。該工程完工后,自大蜀山東南麓,到巢湖入湖口,全長24.74公里的河道將全面截污,實現111.25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不再有一滴污水進入巢湖。
在環巢湖治理中,率先啟動的是包括十五里河在內的16條主要入湖河流的整治,“總長330公里,主要是河道疏浚、堤防退建、濕地重建、生態修復等。 ”合肥市水務局辦公室主任孫皚介紹,16個項目總投資129億,除了4座橋梁和部分路段外,81.4%的資金都投向了水利項目。截至目前,一期項目完成投資43.71億,投資額最大的環巢湖防洪大堤(環巢湖大道)目前一期工程也已完工49%。河道整治后,沿岸將成為生態長廊。“將原先的混凝土護坡改為生態護坡,種植草皮、灌木等,有條件的還將打造濕地、提升河道自凈能力。”孫皚說。
美麗的巢湖濕地 馬啟兵 攝
34座污水處理廠即將開建
通過一期工程的實施,城市污水將全部收集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再排放,實現對入湖河流的全截污,更好的遏制巢湖繼續污染的勢頭。而159個項目、總投資538.48億元的環巢湖地區生態保護修復二期工程,將于年內全面上馬。
在即將開工的二期治理中,合肥將在環湖所有鄉鎮建設污水處理廠,34座污水處理廠即將開建。合肥市建委鄉鎮建設處處長阮志春告訴記者:“鄉鎮污水處理廠一期建設規模為6.76萬噸/天。34個污水處理廠的規劃今年內將全部啟動,目前招標標書和管網招標文件已編制完成,力爭11月開工建設,配套管網則在10月開工。”
結合污水處理廠新建和改擴建,合肥還計劃將出水水質提升為地表水四類的標準、削減入湖污染負荷。合肥城區內,陶沖污水處理廠、經開區污水處理廠3期、西部組團污水處理廠、十五里河污水處理廠2期、望塘污水處理廠3期、蔡田鋪污水處理廠2期都在新建名單中,都將執行地表四類出水的標準,預計到“十二五”末,主城區可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5萬噸/日,實現百分百處理。
美麗巢湖 解琛 攝
治湖不止 直到水清山綠
除此之外,合肥的治湖之舉還將探索在巢湖之畔打造生態濕地。“擬啟動建設的巢湖生態濕地自派河以東約2公里的水街橋,到十五里河入湖口,長7.1公里。”據市水務局南淝河建設管理局總工董增林介紹,濕地從巢湖岸邊“島”式延伸到巢湖600米,在更接近湖心的位置取泥堆成,種上水生植物,能不斷加強湖水的凈化能力,相當于為水質改善裝上了“凈化器”。
“水環境是合肥生態環境之魂。湖污則城黯,湖清則城美。”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存榮曾多次強調:“巢湖治污是合肥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是政績工程。治理巢湖,花再多的錢也要做。”
污染成本低,治理成本高。巢湖的治理不會一蹴而就,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這需要全社會的廣泛支持。大河大湖治理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復制,治理巢湖之路漫長艱辛但合肥仍舊堅定篤行,正如吳存榮書記所說:“‘治湖不止’,直到水清山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