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海水淡化何時離開政府“懷抱” 我國未進入管網的海水淡化噸水成本為5元/立方米 入管網后的海水淡化價格則為8.15元/立方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15  瀏覽次數:100
    核心提示:  只有當成本下降曲線與水資源重視程度上升曲線有交叉點時,海水淡化才能真的掃清發展障礙,而目前的市場并不成熟! ≈袊
    青島歐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只有當成本下降曲線與水資源重視程度上升曲線有交叉點時,海水淡化才能真的掃清發展障礙,而目前的市場并不成熟。

      中國海水淡化產業亟待建立一種健康、良性的商業模式。圖片來源:shaoyangnews.net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淡水資源的日趨緊張,終有一天海水將成為人類淡水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海水資源非常豐富。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已經著手研究海水淡化相關技術,但始終進展緩慢。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我國海水淡化技術有了質的飛躍。

      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再次提到,要推動海水淡化技術創新,培育一批集研發、孵化、生產、集成、檢驗檢測和工程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海水淡化產業基地等。

      不過,盡管近年來海水淡化產業獲得政策的多番支持,但國人對水資源的緊迫性一直沒有達到應有的重視程度,因此該產業始終難以建立成熟的商業模式。一旦離開政府補貼,海水淡化行業更是將難以維系。

      核心技術未完全掌握

      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淡水消耗量增加了6~7倍,比人口增長速度高出2倍。目前,全球高達14億的人口缺乏安全清潔的飲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乏淡水,而中國早已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上13個最貧水的國家之一。

      近年來,國人已經漸漸意識到中國水資源匱乏的嚴重性。尤其是在沿海城市,缺水形勢反而更加嚴峻,因此給了海水淡化產業極佳的發展契機。

      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兩種:反滲透膜法(膜法)和低溫多效蒸餾法(熱法)。但是,其中關鍵的核心技術至今尚未完全被掌握,一些主要設備和部件仍然需要進口。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侯宇軒對《中國科學報》記者指出,雖然我國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反滲透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如海水膜組器、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仍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不到50%。

      “耐海水腐蝕管材、蒸汽噴射裝置、熱效率等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90%的反滲透膜仍須從國外進口。”侯宇軒說。

      一位曾在國華滄電從事海水淡化工作的業內人士也證實了侯宇軒的觀點。她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膜法技術中最重要、更換最頻繁的反滲透膜基本依賴進口。

      江蘇風盛海水淡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王淳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作為設備制造商,他們在項目實施中發現,嚴格意義上的核心技術國產化率其實只有40%,完全由中國本土公司制造的設備只占20%。

      “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國產設備在可靠性方面與進口設備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國產設備近兩年才開始在企業中推廣,仍然有待觀察。”王淳說。

      侯宇軒說:“我國相關的技術和設備與國外有差距,難以參與全球化的市場競爭。”

      有鑒于此,《意見》已經提出要推動海水淡化技術創新,培育一批集研發、孵化、生產、集成、檢驗檢測和工程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海水淡化產業基地,以增強我國的技術實力。

      電水聯產前景看好

      《意見》發布后,電水聯產這一模式再次成為業內聚焦點。《意見》特別指出,要示范推廣膜法、熱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術以及電水聯產海水淡化模式。

      電水聯產通常采用低溫多效蒸餾技術,能源利用率高,有效降低水和電的生產成本,而且對海水水質要求不高。

      以位于渤海灣的國華滄電海水淡化工程為例。該項目規劃建設總規模為20萬噸級/日,充分利用了電廠中壓缸抽汽為動力蒸汽,并實現了能源梯級利用。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淡化后的海水除滿足電廠自身生產用水外,還可向渤海新區提供工業、城市生活用水,遠期考慮向滄州、北京等周邊缺水地區供水。

      而且,濃鹽水可以作為當地中鹽集團等鹽水加工企業的原料,不直接排放大海,因此不會對海洋造成生態污染。

      今年5月,中國科學院電工所在海南建成國內首套太陽能電水聯產實驗系統,為可再生能源與海水淡化兩者找到最佳的結合點。據記者了解,這套太陽能電水聯產實驗系統由槽式太陽能聚光器、海水淡化設備和熱工設備共同構成。

      該項目組成員電工所博士原郭豐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全球太陽能熱發電發達的地區如以色列等國淡水資源都很匱乏,而熱發電需要大量的水,因此在靠海的區域大多使用電水聯產,不僅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意見》提出推動電水聯產的政策是很好的方向。不過,太陽能熱發電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前景,還得依賴于整個大產業的發展環境。如果熱發電產業發展得好,自然海水淡化產業也隨之向好,兩者是共同推進的。”原郭豐說。

      商業模式待建立

      2012年年底國務院發布的《海水淡化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到,到 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要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

      但截至2010年底我國海水淡化能力僅為64萬噸/日,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最大工程日產能也只有10萬噸。所以盡管此次《意見》再次推動了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2015年的產能目標仍然很難實現。

      歸根結底在于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成本仍然偏高,侯宇軒認為,今后亟須攻克提高淡化效率、降低平均淡化成本的難題。

      目前,我國未進入管網的海水淡化噸水成本為5元/立方米,但進入官網必須加上額外的管道建設費等,從而推高了入戶水價。如天津現行的民用自來水價為4.9 元/立方米,入管網后的海水淡化價格則為8.15元/立方米,價格相比高下立現。

      因此為接近普通市民當前能夠接受的水價,政府必須給予海水淡化企業補貼以降低水價,否則整個產業幾乎無法向前推進。

      但顯然這種一味依靠政府大力補貼的做法不僅無法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反而有重蹈光伏產業覆轍的危險,中國海水淡化產業亟待建立一種健康、良性的商業模式。

      王淳指出,中國海水淡化的成熟企業模式,必須兼顧“政府合理補貼、企業可以盈利、居民沒有怨言、環境可以承擔”等各個因素。

      由于國內居民對水資源匱乏程度缺乏足夠重視,目前的水價并不能反映出水資源的稀缺性,對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也有相當大的阻礙。只有隨著成本下降以及人們對淡水資源重視度的提高,海水淡化才能真正被國人漸漸接受。

      “只有當成本下降曲線與水資源重視程度上升曲線有交叉點時,海水淡化才能真的掃清發展障礙,目前的市場并不成熟。”王淳說。

      侯宇軒還建議,由于海水淡化成本過高的現實短期內難以改變,仍需要政策補貼給予支持,但是可以繼續挖掘淡化后海水的價值,能夠從中賺取收益平攤整體成本,以減輕對政府補貼的依賴。

    海水淡化何時離開政府“懷抱”

     

    發布時間:2013年09月11日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記者 賀春祿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广南县| 左云县| 澳门| 柳江县| 喀什市| 保定市| 万盛区| 光山县| 云安县| 武威市| 仙居县| 龙口市| 望谟县| 同仁县| 泾川县| 江达县| 云阳县| 揭东县| 曲水县| 新乡市| 河间市| 昭苏县| 平果县| 河北区| 韩城市| 东明县| 康乐县| 岳阳县| 彩票| 南川市| 张家川| 兰考县| 晋宁县| 兰坪| 乾安县| 汝城县| 百色市| 高碑店市| 孙吴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