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水業新聞 » 正文

    探路農村污水處理 千億農村市場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1-25  瀏覽次數:11
    核心提示:因地制宜是中國農村污水治理的要點,不能照搬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模式。另外,由于農村污水排放規模都比較小,不能像城市中那樣建設大型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大會

     

    “因地制宜”是中國農村污水治理的要點,不能照搬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模式。另外,由于農村污水排放規模都比較小,不能像城市中那樣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只能進行分散式污水處理。
     

    州甪直古鎮一個村莊,居民依然是沿河而居,遠看一幅粉墻黛瓦的寧靜畫面。走近村中心的河邊,就發現這里不復田園詩意,廢棄的水泥船沉在河邊,周圍漂浮著垃圾。村民感慨,水已不是當年的那水。

    許多類似的小村莊,正是數年來震動全國的“太湖藍藻事件”的“罪魁禍首”。

    蘇南農村河道密布,相互連通,很多最后都連向太湖。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爆發后,環保部門組織的調研發現,污染源40%來自周邊農村的點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30%來自周圍農村的面源污染(如農田中的化肥農藥),30%來自工業排放等其他污染源。

    農村污水處理的問題,由此被拉入人們的視線,同時,也開啟了一個巨大的產業。

    千億農村市場

    全國絕大多數的農村,目前都還沒有完善的污水處理手段。

    日前召開的“2012農村環保政策與技術交流研討會”上,一位專家提及,中國僅有約2%的農村污水經過處理。

    與現狀差異巨大的是規劃目標,而根據國家“十二五”全國村鎮污水治理規劃,從2010年起用大約30年時間,要在中國90%的村鎮建立完善的排水和污水處理的設施與服務體系。

    水利部此前發布的《中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實踐與探索》稱,農村飲用水不安全人口為3.23億人左右,其中9084萬人受到水污染的影響。

    中國主要流域村鎮污水在污染負荷中的貢獻超過50%,已經成為中國主要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2012農村環保政策與技術交流研討會”上,一位環保系統官員表示,到2015年,農村污水處理率要從目前的2%提高到10%,也就是完成約6萬個村莊的治理,鄉鎮污水處理率要從目前的10%提高到35%。

    住建部農村污水治理技術北方研究中心主任范彬此前對媒體表示,目前對城市工業水污染的處理已經達到了90%以上,已經沒有上升的空間了。“十二五”節能減排,重點就在農村的污染治理。

    這也意味著產業機會。以鄉鎮而言,如果將來有3萬個鄉鎮能夠實現污水處理,以每個鄉鎮的污水處理項目投資500萬元計算,單這一項,就有1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根據環保部研究,目前全國約有60萬個行政村,按照其中1/3即20萬個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個行政村治理需要100萬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資50%測算,共需中央財政投入1000億元。

    發達國家的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剩余市場空間主要在于污水處理設備的更新換代,相比之下,中國的市場空間極為廣闊,充滿了想象力。

    不過農村污水處理產業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機制成熟的市場。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廢棄物處理與處置研究室主任張后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農村污水處理面臨幾個難題。首先是資金難,單體市場規模小,其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難以進行市場化運作,因而必須依賴財政資金,而鄉鎮和村一級行政組織普遍財源不夠,難以建設污染治理基礎設施,這就造成了農村聚居點污染日趨嚴重并將繼續嚴重的狀況。

    其次是各種技術五花八門,存在篩選之難,各地農村千差萬別,要選擇適用的技術。第三是農村缺乏統一、穩定的規劃,污水項目商業模式也不完整,很多項目建成后管理不易、維護不正常。

    三大模式選擇

    中國農村分布廣泛,自然條件、經濟條件都有很大差異。

    本報記者采訪的多名專家均表示,“因地制宜”是中國農村污水治理的要點,不能照搬城市的污水處理廠模式。

    另外,由于農村污水排放規模都比較小,不能像城市中那樣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只能進行分散式污水處理。

    昆明園林綠化局副局長張磊介紹說,分散式污水處理相比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建設成本略高,但如果算上連接污水的管道,總的來說反倒比較便宜,而且維護容易。

    “所以法國現在新增的建筑項目,大多數用分散式污水處理方式,不僅在農村,城市也是。”張磊說。

    江蘇常熟古里鎮蘇家尖村,是一個江南農村污水處理的典范,整個村莊看上去像一座水面清澈植被遍布的公園。

    蘇家尖建有三個分散式污水處理點,每個點設有一套污水成套處理設備,通過管網與每家每戶相連,收集生活污水。處理好的污水,可以達到1級B的排放標準。

    整套污水處理方案的提供商是蘇州嘉凈環保科技股份公司,目前該公司僅在常熟的污水處理項目即超過了100個村莊,在全國則進入了12個省、直轄市,其分散式處理污水的成本,降低到了不高于大型污水處理廠的水平,約為每噸0.8元。

    蘇家尖是“一體化成套設備模式”的代表,除此之外,目前通行的農村污水處理模式還有工程土建式(微縮版污水處理廠)、人工濕地式等。

    嘉凈環保董事長吳立認為,工程土建方式思路上類似于微縮版污水處理廠, 實際操作中往往都是包工隊式的施工,很容易陷入惡性競爭。此外,建成之后的運轉、維護,由于需要專業技術人員跟上,成本高企。人工濕地方式則占地大、耗時長,只適合在南方溫暖地區使用(北方進入冬季后植物干枯,失去處理污水能力)。

    張磊向本報記者介紹了國外的模式。例如日本,大多采用一體化設備進行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是政府出資三分之一,企業墊付三分之一(此部分出資未來從運營收費中回收),個人付款三分之一。征收的污水處理費,含在自來水費里面,所以不論集中的污水處理廠還是分散式的污水處理,污水處理收費模式都一樣,模式很成熟。

    企業投資風險

    由于環保處理屬于公共品,政府政策設計極為關鍵。吳立認為,當前面臨三個主要的政策問題: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保障機制、污水處理費的收費機制和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標準制定。

    收費機制方面,目前主要是政府投資建設、運營,向農民征收污水處理費,較難實行。這也是某些地區設施建設完畢后空置不用的原因之一。

    吳立說,可以參照城市的做法,在自來水費中包含每噸幾毛錢的污水處理費,加上一定的政府補貼,形成長期的機制。

    張磊提及,目前在建設污水處理設施方面,有省市兩級的政府補貼,不過政策性的運營機制還沒有成熟的模式。國家應該出臺機制,實現收費,支持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貸款,這樣人員可以專業化、產業也獲得提升。

    “如果收費機制和建設機制設計成熟,(分散式污水處理模式)就可以完全在市場上自發成長,甚至不用政府去推。”張磊說。

    吳立說,農村污水處理后的排放標準,國家沒有統一的規定,各地千差萬別,造成招標、驗收都沒有依據。實際項目中,甚至出現同一地區的不同的縣或鄉鎮,由于分管部門不同而采用了不同排放和建設標準的怪事。

    吳立建議,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可以以省(可行的話以縣域)為單位制定農村污水排放標準,并應盡快建立國家級專業檢測機構(目前環保部下屬的中國環科院已經有此設施和能力),進行分散污水處理設施的質量檢測,實行行業準入、篩除不合格企業,污水處理設施建成以后的運營和監管也就有標準可依。

    資金方面,目前出資主體是各地政府,非常分散,而且越到鎮級、村級財力越弱,付款周期因此被拖得很長,企業因此資金壓力較重。融資方面,由于每個單體建設項目都很小(村級的通常在幾十萬元規模),銀行貸款并不適宜。因此,吳立主張以后應該以縣為單位,統一招標、統一建設、統一監管,建設成本和應收賬款將因此具有集合效應,可以實踐銀行信貸融資,進而推動行業發展。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網/>
</div>
<div   id=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資訊
    點擊排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善县| 凭祥市| 城固县| 庆云县| 永城市| 宽甸| 诏安县| 申扎县| 南和县| 苏尼特右旗| 丹棱县| 中江县| 高唐县| 衢州市| 天祝| 库车县| 彭州市| 海阳市| 广平县| 昆明市| 榆树市| 乌鲁木齐市| 永靖县| 秭归县| 伽师县| 分宜县| 惠水县| 建湖县| 汶川县| 苏尼特左旗| 华池县| 台安县| 太康县| 高台县| 平顺县| 宁武县| 杨浦区| 明水县| 饶河县| 榆社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