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佛山順德工業型“無廢縣區”的綠色智造與循環經濟實踐
時間:2025-03-13 14:30:00 來源:中國環境 作者:中環報記者鄭秀亮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制造業重鎮,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以“工業立區”為根基,在“雙碳”目標與“無廢城市”建設背景下,探索出一條以工業為核心、多領域協同的綠色發展路徑。通過頂層設計引領、工業閉環管理、多領域協同治理、村級工業園改造升級、智慧化監管賦能五大模式,順德不僅破解了工業固體廢物治理難題,更培育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新生態,為工業型“無廢縣區”建設提供了鮮活樣本。
頂層設計:政策與技術雙輪驅動,重塑產業綠色基因
佛山市生態環境局順德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無廢”建設工作中,順德區先行先試,先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與提質增效方案,是廣東省第一批印發“無廢城市”試點方案的區縣之一。
從政策上賦能,順德區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政策支持,配套“數字貸”金融支持,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資金支持。截至2024年,順德“數字貸”備案金額累計超50億元,已發放貸款超18億元。在家電和裝備等方向培育了一批數字化產業集群牽引單位,美的等龍頭企業通過自身數字化轉型,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改造。
搭建綠色產業—銀企融資對接橋梁。順德農商銀行推出支持擁有環境效益客戶的“權貸通”、支持碳排放權交易的“質押貸款”、碳賬戶與綠色供應鏈相結合的“綠色碳鏈通”、支持采購太陽能光伏設備的“光伏貸”、支持技術改造的“綠色轉型升級貸”、支持企業設備綠色升級的“綠色設備貸”等產品,以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發展。
同時,順德區大力支持企業、科研機構根據自身發展和應用需求,開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危險廢物快速鑒別等關鍵技術攻關。
工業閉環管理:“四步走”實現全鏈條治理
在源頭上,順德區推進綠色制造,實現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完善中間收運網絡,破解“小散亂”難題;提升終端處置能力,資源化與無害化處置齊頭并進;示范創建引領,以點帶面輻射全域“無廢”建設。
在工業領域,順德區通過源頭、中間、終端、示范等“四步走”的策略,打造工業固廢的閉環管理,實現全鏈條的治理樣板。
在源頭減量上,以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廣東威靈電機制造有限公司為例,兩家企業從重新設計(源頭減量)、重復利用(減量化)、減少填埋(回收利用)等環節入手,實現工業固體廢物減量2000多噸/年。
在收運環節,順德探索推動一般工業固廢“物業化管理”,聘請資質公司對園區內進駐企業進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集中清理轉運及規范化處置,有效杜絕固體廢物違法傾倒、堆放現象。
在終端環節,提升處置能力。廣東順控環境投資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協同摻燒一般工業固體廢物項目正逐步增加摻燒比例,區內低價可焚燒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出路得到進一步擴充。
順德區以示范創建為引領,推動企業落實工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要求,進一步提升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效果與綜合利用水平。示范引領下,順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成效顯著,有10家企業連續三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穩定維持在80%以上。
多領域協同:“無廢”理念貫穿生活、農業、建筑、文化
從工業到生活,再到農業、建筑業,順德區“無廢”建設正在逐步貫穿多個領域。
實現生活垃圾從分類到資源化的全鏈條革命。順德在生活垃圾處理上,前端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中端搭建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回收龍頭企業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終端提升生活垃圾利用處置能力,逐步提升資源回收利用率。
建筑垃圾近年來也成為固廢監管的一個重點,順德區積極推進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應用,合理布設建筑垃圾中轉場,并提升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能力,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6.17%。
在農業方面,順德區積極推動農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與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建立以“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為主要模式的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及農膜回收處理體系,探索開展動物診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集、處理體系建設。
在市政污泥100%無害化處置基礎上,對河道、管網底泥實現全過程監管與無害化處置。底泥從接收到余土(砂)出場消納全鏈條實現了四方銜接、聯證聯簽,另有監理單位對底泥處置全過程監控留痕,實現全過程可視化可溯源。陳村水環境可再生資源處理站產生的底泥,經處理后用于建筑回填、路基回填和園林綠化,實現清淤底泥就地就近集中處理。
引導全民參與,順德區積極培育“無廢細胞”,2023—2024年全區累計創建119個非工業領域“無廢細胞”及工業領域的71家“無廢工廠”,涵蓋社區、學校、商場、攪拌站、機關事業單位、工業企業等6大領域。通過多源宣傳矩陣,推動“無廢”理念深入人心。
破舊立新:村級工業園改造重塑產業空間
村級工業園曾經造就了以制造業聞名的順德。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村級工業園產能落后、安全隱患高、環境污染大等問題日益突出。
順德區積極開展村級工業園改造,累計完成土地改造超8萬畝,關停、整改落后風險企業超1.2萬家。在此基礎上,引進機器人、智能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實行產業負面清單管理,防止淘汰、落后產能重新進入。
建立健全園區環境管理標準體系,打造“后村改時代”環境管理示范園區。2024年,全區評選并授牌10個“順德區生態環境管理示范園”,獲評的園區納入生態環境管理“白名單”。
數智賦能:智慧監管體系護航“無廢”建設
2024年6月,順德區無人機機場項目初步建成投入試運行,并于11月進入運營服務期。項目在全區10個鎮(街道)部署了34個固定式無人值守機場和4臺移動式無人機,設置3292個全景點,構建起全視角、全地形、周期性、地毯式覆蓋的無人機監管體系。
項目開發運用多種AI算法,已實現垃圾堆積、違規建設等方面疑似問題線索的智能識別。建立無人機作業與數據共享平臺,無人機執行飛行任務后,統一采集飛行數據,利用AI進行數據對比、人工智能分析等技術手段,識別并生成疑似問題線索,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順德區還開發“順德區生態環境綜合管理平臺”,通過上級數據回流、系統對接、手工整理等方式,整合10萬多條環評審批、2.9萬條排污許可、6萬多條信訪處理、14000多條移動執法、6萬多條固廢管理等20多個專題數據,并與污染源進行關聯,為現場執法、污染溯源排查等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過“無廢城市”建設,順德區正逐步從“制造大區”走向“綠色強區”,探索出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持續優化政策體系和技術創新,順德將為工業型城市綠色轉型提供更具示范性的“順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