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荒山”變“綠水青山”!北京房山以生態治理推動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5-03-20 18:00:00 來源:中國環境APP 作者:范華兵
近年來,北京市房山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通過系統性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昔日“黑臭河”“荒礦山”變為生態廊道和宜居家園。數據顯示,2024年,全區PM2.5年均濃度32.8微克/立方米,六個國市考斷面水質100%達標,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科技賦能織密監管網絡
曾因廢水排放淪為“龍須溝”的大石河,如今白鷺翩躚、魚翔淺底。住在附近的李大爺說:“以前這條河又黑又臭,大家都不愿意靠近。現在河水清了,岸邊建了步道,我每天都來這兒散步、鍛煉,環境太好了。”
在大石河治理過程中,科技力量成為關鍵支撐。房山區搭建水環境數字化管理平臺,整合水環境監測數據、整理污染源信息,實現水環境管理“一網統管”,為科學決策提供強大助力。利用無人機、無人船和遙感技術,對重點水域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測。借助AI算法和大數據分析,不僅能精準預測水質變化趨勢,還可快速定位污染源。
同時,構建“污染源—入河排口—地表水”三點一線的嚴密監管體系,布設39臺自動在線水質監測設備,如同一個個敏銳的“眼睛”,精準捕捉水質變化,快速鎖定污染源并精準溯源,形成了監測-分析-查找問題-提出對策的完整治理體系。
在工業廢水治理上,引入振動膜技術、循環活性污泥(CASS)工藝等技術,確保污水達標排放。
水系相通,治水當協同共進。房山區積極與河北省保定市生態環境局涿州市分局、淶水縣分局攜手,建立跨區域聯防聯控機制。通過聯席會商,各方定期交流,共商治水大事;實現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壁壘;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這種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完善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機制,有效推動區域水環境一體化治理。
精準施策守護“房山藍”
“我們每天都要灑水降塵,工地出入口也設置了洗車設備,確保車輛不帶泥上路。”在房山區某建筑工地,工人們正在嚴格按照“六個百分之百”的要求進行施工,工地負責人張經理說:“區里在這方面對我們的要求很嚴,畢竟空氣質量關系到每個人的健康,我們非常理解,一定好好配合。”
近年來,房山區致力于守護“房山藍”,構建起了一套全面且精準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
依托監管、監測、監察“三監”聯動機制及“區-鎮-村”三級監測網絡,房山區開展全域監測數據分析,針對重點街鎮高值點位及時預警。下沉至街鄉鎮的執法隊伍開展隨檢督查,發現問題迅速移送責任單位處理。
在精細化治理上,房山區分級實施攻堅行動,針對移動源、固定源、揚塵源分別明確強化管控措施。在施工揚塵治理方面,對房建、拆違等工地開展專項檢查,督促落實“六個百分之百”等揚塵管控要求。同時,通過“沖掃洗收”組合工藝作業,提升道路清掃保潔水平。
2024年,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牽頭,聯合區住建委、區城市管理委開展全年的區級聯合督查。按照“三單制”,即發現下發問題整改通知單,督改下發催辦督辦通知單,未改下發問責追責通知單;以及“四定期”,即日通報、月調度、季報告、年考核,確保問題查得嚴、整改督得緊、進度督得勤。
一系列舉措,讓房山的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青山疊翠展新顏
近日,十渡自然保護區的紅外相機首次捕捉到野生豹貓在巖壁間騰躍的珍稀畫面。“這一畫面彌足珍貴,它充分表明十渡自然保護區乃至整個房山區的生物多樣性正在穩步提升。”房山區生態環境局項云雪介紹,目前,房山區擁有1064種植物、305種野生脊椎動物,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43種,生態資源豐富。
近年來,房山區巧做“生態加法”,大力推行“礦山修復+產業導入”的綜合治理模式,積極探索“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以百瑞谷景區、天天尚翔籃球小鎮等成功典范為依托,精心培育出一批頗具影響力的“兩山”理論研學基地,吸引了眾多游客與學生前來體驗學習。同時,房山區充分借助市區媒體的強大傳播力,廣泛宣傳“兩山”理論轉化成果,強化了傳播范圍和影響力,讓“兩山”典型的示范效應在全區遍地開花。
統計數據顯示,如今房山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林木覆蓋率達到了71.26%,500米服務半徑的公園綠地覆蓋率更是超過92%,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生態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在環境日、生態日、世界水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房山區積極開展生態“六進”活動,大力普及生態知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
活動期間,工作人員走上企業生產一線、走進校園課堂、深入社區街巷和農村人家,通過展示宣傳展板、發放宣傳單頁等方式,為群眾詳細講解環境投訴受理流程,剖析霧霾形成的原因與后果,普及水污染防治等知識,讓生態理念家喻戶曉。
房山區不僅在生態保護方面成效顯著,在生態文化建設上也不斷推陳出新,通過創新舉措推動全民共治新格局的形成。
為拓寬生態文化傳播渠道,房山區與演播中國深度合作,聯合打造一檔生態文學節目。該節目依托豐富的文藝作品,全面展示房山區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自播出后,憑借精彩的呈現形式和深刻的內涵,吸引眾多觀眾關注。一位觀眾在社交媒體留言:“看了節目后,我才發現房山區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后我會更加注重環保,為守護家園貢獻力量。”
此外,房山區還舉辦了生態嘉年華系列活動,廣納社會各界智慧和創作熱情。活動共征集到文學、書法、繪畫、攝影等藝術作品2000余幅,從多個維度展現了公眾對生態環境的熱愛和對環保行動的支持,進一步提升了全民環保意識。
如今,生態理念已深度融入房山區城市發展肌理,為這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