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開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建設試點的部署,要求廣州市等試點城市政府要以工程建設項目三維電子報建為切入點,在“多規合一”平臺基礎上,建設具有規劃審查、建筑設計方案審查、施工圖審查、竣工驗收備案等功能的CIM平臺,精簡和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程序,減少審批時間,探索建設智慧城市基礎平臺。廣州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率先開展CIM平臺建設試點工作,將該項工作納入市年度重要工作任務和“四個出新出彩”重要舉措來統籌安排。2019年11月,奧格科技中標廣州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試點項目,緊鑼密鼓啟動該項目實施工作。
廣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項目
廣州CIM基礎平臺承載7434平方公里白模、1100平方公里傾斜攝影、233個項目的BIM模型865個模型單體、1.5億條“四標四實”數據,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BIM輔助審批;系統使用單位有617家,審查了610個BIM項目;構建包括智慧工地、城市更新等CIM+應用,支撐“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廣州市CIM平臺項目成果獲2021年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解決的問題
(1)建立多類別多層次 CIM 標準體系,為 CIM 基礎平臺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標準成果已納入住建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技術導則》《城市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等系列標準,并構建了 CIM 數據分級分類體系,實現了 CIM 數據的高效融合、加工、存儲和共享應用。
(2)研發了 GIS/BIM/VR 等多種主流圖形引擎的高效混合驅動技術,提出了 “場景服務聚合分發策略”,實現了地理信息模型、建筑信息模型、仿真信息模型等的匯聚、存儲、統一管理與高效渲染表達,支撐超大城市“一網統管”的運行。
(3)研發了超大城市規劃-建設-運營的全過程 CIM 協同的系列技術,構建 了“穗智管”城市運行管理中樞的三維基礎底座,實現 CIM 服務的分級、分類、 抽取、合并等服務組合要求,以及跨部門數據共享與傳導互動。
(4)基于 CIM 基礎平臺開展了“BIM 報建”“城中村改造”等應用,有效提升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廣州市CIM平臺經過兩年的探索,在標準規范編制、平臺能力構建、數據匯聚共享、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成果,為推動廣州城市高質量發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設運營探索了一條具體路徑,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撐和抓手。
實現的價值
(1)立標準,指引平臺和上層應用建設
按照“立足實際,適度超前,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的編制原則,廣州市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標準的編制工作,建立起廣州市CIM平臺標準體系,編制了CIM平臺技術標準、CIM數據標準等11項CIM基礎平臺配套標準,為CIM基礎平臺開發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研究編制了《廣州市基于CIM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規劃》,對廣州市智慧城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戰略定位進行頂層設計,提出了重點領域發展規劃、產業建設內容、推進產業發展舉措和智慧城建的重大改革措施,以及相應的保障機制,指導“十四五”期間廣州市基于CIM的智慧城建的建設與發展。
(2)搭平臺,建立智慧城市體系框架
廣州CIM平臺建設了BIM模型輕量化功能、CIM數據引擎、數據管理子系統、數據集成網關、數據驅動引擎、數據模擬與分析子系統、數據交換與定制開發子系統、移動應用子系統、運維管理子系統共九個子系統,包括海量數據的高效渲染、模擬仿真、物聯設備接入能力、二次開發支撐能力、三維模型與信息的全集成、可視化分析等核心能力,有力支撐了平臺的各項業務運行以及各類CIM+應用的拓展。
(3)匯數據,夯實城市數字底板基礎
廣州CIM平臺已匯集了全市7434平方公里三維地形地貌和城市建筑白模,重點區域700平方公里的三維精細模型以及664個BIM單體模型,匯聚了“多規合一”管理平臺、“四標四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多源異構數據,形成“一張三維底圖”。
(4)助審批,優化營商環境改革
圍繞CIM基礎平臺,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為切入點,構建了四個階段的二三維輔助審查應用:規劃審查階段,實現了計算機輔助合規性審查,實現容積率等12項規劃指標自動提取和計算機輔助生成“規劃條件”,減少了人為計核誤差和人工復核時間。建筑設計方案審查階段,實現從設計自檢、規劃指標一鍵提取、表單數據自動化填報、指標審核的全鏈條覆蓋。施工圖三維數字化審查階段,實現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五大專業,以及消防、人防、節能三大專項247條國家規范標準條文的計算機輔助審查。竣工驗收階段,匯集三維建筑模型,推動三維建筑模型與工程質量驗收、測繪驗收、消防驗收、人防驗收等信息掛接,輔助三維數字化竣工驗收備案。
(5)建應用,搭建城市精細管理場景
在城市精細化管理方面構建了智慧工地、城市更新、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等一系列應用。智慧工地方面實現對全市2000多個工地的綜合監管,可以實現對工程質量、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日常執法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城市更新方面實現廣州市183條城中村改造項目的管理,可自動估算項目現狀人口、單位、房屋、建筑面積等指標數據,實現了項目改造進度督辦、資產投資情況監控。智慧園區方面構建涵蓋地上地下、室內室外三維空間全要素數據試點示范區域,實現了企業、經濟和審批等數據與三維單體模型的掛接,運用“四標四實”、入駐企業的經營收入和納稅等相關信息開展集成應用探索。智慧社區方面通過探索社會資金參與老舊小區智慧化改造和運營新模式,借助數字化物聯感知設備和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新應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