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并解讀了《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專項執法行動計劃》!队媱潯分赋,2024年江蘇將嚴厲打擊固危廢非法處置專項執法行動列入全省六大專項行動。
近年來,江蘇保持打擊固危廢環境違法犯罪高壓態勢,進一步加強固危廢規范化管理,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保持高壓態勢
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2021年以來,江蘇省集中開展“三打”專項行動,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人民檢察院、公安廳發揮各自專業優勢,深化聯動配合,始終保持對污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
近年來,南通海安生態環境局根據“三打”專項行動部署要求,持續保持打擊環境違法犯罪高壓態勢,堅決打擊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等環境犯罪行為。2023年8月23日,根據海安區鎮網格員提供線索,在一無名道路東側的樹林中傾倒有大量不明固體廢物,現場有刺鼻異味。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立即趕往現場,經實地摸查,在傾倒廢物中摻雜的幾張破損江蘇某木業有限公司生產任務單,疑似該批不明廢物來源。
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立即啟動融合戰隊機制,邀請公安機關聯合辦案,最終確認該區域傾倒的不明固廢實為江蘇某木業有限公司的漆渣等危險廢物,經稱重,現場傾倒的危廢超過10噸。據悉,該案件已上榜江蘇省第七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
2023年12月7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三打”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公布數據,行動開展以來,江蘇查辦涉危險廢物違法案件2119件,其中聯合偵辦涉刑案件510件,聯動配合成效顯著。
下一步,江蘇將持續加強部門合作聯動,落實《警環合作框架協議》,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聯勤中心的數據研判機制,搭建違法犯罪問題線索研判模型,精準辨識環境違法犯罪線索,嚴厲打擊固危廢非法處置行為。
強化科技賦能
升級規范化管理
《江蘇省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要提升市域內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鼓勵推廣應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新技術、新設備,切實提升危險廢物監管和處置能力。
在醫療廢物收運過程中,南京大部分小型醫療機構仍采用固定頻次收運或臨時電話預約的方式,導致處置單位不能及時掌握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產生情況,無法精準合理規劃收運路線、安排車隊運力,容易出現收運不及時等問題。
對此,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開發了醫療廢物收運處置信息化管理平臺,并配套“寧醫廢”微信小程序,現已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使用,實現醫療廢物線上預約收運、路線智能規劃、無紙化交接等功能。
目前,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南京匯和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擁有4條醫療廢物焚燒處置生產線,處置能力達到120噸/天,并有醫療廢物專業運輸車輛45輛,充分滿足全市醫療廢物收運處置需求,可以保障收運的醫療廢物安全處置。
截至2023年底,江蘇納入監管用戶逾10萬家,當年申報產生危險廢物779.6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長100%、19%;年末庫存總量10.5萬噸左右,占全年產廢總量的1.3%,危險廢物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得到顯著增強。
下一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將持續完善危險廢物管理信息系統,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努力實現江蘇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前、做示范”。
深入日常生活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是建設美麗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江蘇率先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各地各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齊抓共管。蘇州市生態環境等部門高度重視固廢治理,以“無廢城市”建設契機,出臺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批固廢治理新模式。
在張家港塘橋鎮綜合處置中心,工作人員將處理廚余垃圾后的廢渣進行無害化處理做成有機土,可用于園林綠化等。該綜合處置中心圍繞“生產源頭、轉移過程、處置末端”三個重點環節,通過新技術加持,對固體廢物產生、運輸、處置全流程閉環管理。
張家港塘橋鎮綜合處置中心是蘇州“無廢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工業固體廢物治理方面,蘇州積極探索“無廢”工業制造體系建設,2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均已開展循環化改造,16家獲批省級以上生態工業示范園區,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通過率100%。
“無廢城市”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涉及的固體廢物種類多、領域廣、體量大。今后,江蘇將持續推動各地強化創新引領,發揮“無廢細胞”的裂變聚合效應,探索循環生態的固廢治理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上游新聞 湯心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