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23瀏覽次數:899
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珍惜水、愛護水”,“中國水周”的主題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再生水的生產和使用,便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環。同時,有助于改善生態環境,從而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3月22日,記者通過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沱江流域治理示范工程現場,全面了解成都再生水的循環利用情況。
▲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效果圖
“激活”河道湖泊
補充濕地、河道生態環境用水
春日城郊,綠樹掩映,位于成都市第一排水分區的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宛如一個環境優美的小社區。據了解,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再生水管的河道補充再生水最遠點為九道堰河流域,“預計到今年7月,每天可向九道堰河補充超過8萬噸的再生水。”
九道堰流域作為沱江流域45個小流域之一,目前正按“大流域統籌規劃、小流域單元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思路推進。“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未來將向濕地、河道等補充生態環境用水。”成都環境集團所屬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進一步助力九道堰河流域示范段工程的生態景觀提升,對九道堰河流域水質改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位于成都市中心城區以北的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示范段,記者發現該示范段還融入了2021年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場館。據介紹,該項目主要有河道整治、截污治污、生態構建、景觀提升、智慧管理五大工程內容。
眾所周知,河道湖泊要保持良好的水質,必須引入活水增強自凈能力。而枯水期河道補水需求大,再生水便是解決河道補水不足、“激活”河道湖泊的重要方式。“示范段的生態補水工程針對枯期九道堰河主干道流量很小、生態基流不足的問題,提出了利用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的再生水進行生態補水的解決方案。”成都環境集團所屬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流域示范段污水全部接入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經處理達標后保障生態基流。同時,項目建設儲雨池,對雨水進行收集、處理后回歸河道,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通過以上措施及沿線生態河道、濕地,發揮水體自凈功能,使九道堰河入毗河斷面達到Ⅲ類水質標準、并保證九道堰河常年來水量。”
▲九道堰河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示范段航拍圖
沱江創近20年來最好水質
未來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規模將達到50%
未來,成都市第七再生水廠生產的再生水,補充進入九道堰河流域之后,最終將流向何方?記者了解到,九道堰河流域涵蓋郫都區、新都區、金牛區,在新都區三河街道匯入毗河,最終流入沱江。而沱江流域正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核心區。去年,沱江16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十三五”初期的12.5%,提高到2020年底的93.8%,增幅達81.3個百分點,創近20年來最好水質。
生態惠民工程是成都“十四五”時期深入實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其中,良好的水生態對串聯城市綠色空間形態,構建更多綠色場景、創造更多生態價值產品具有重要意義。而再生水的生產和利用,在城市的水生態循環系統中,已經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據成都環境集團所屬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由排水公司負責供應的成都市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率已達44%,到2025年,按照相關要求,預計成都市中心城區再生水利用規模將達到50%。
“成都市中心城區中水補水河道工程按照‘總體規劃、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分階段實施。”成都環境集團所屬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到,首先完成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廠及成都市第五、八再生水廠配套泵站及管網建設,其次主要實施成都市第六、第七再生水廠配套泵站及管網建設,為錦城綠道提供再生水,同時為河道生態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