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水靠“智慧” 服務惠民生_中國建設新聞網
廣東廣州、四川成都、湖南邵陽等城市對供水管網實施智慧管控,以供水管網GIS(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建設智慧供水管理系統,實現全部管網及附屬設施的一張圖信息化展示和查詢,為工單、調度、管網水力模型等其他漏損治理相關信息化系統提供管網數據、水表位置等方面的數據支持,實現就近快速派單。除此之外,改變了傳統以人工為主的運營模式,形成“智慧調度+網格責任+快速響應”的智慧供水格局。
•廣東廣州——構建“供水一張圖”全流程精細化管理
為全面提升供水服務品質、降低管網漏損,廣州市自來水公司搭建智慧供水云平臺,打通產銷差線上管控“云”鏈條。
該公司匯集從水源到用戶終端全過程生產和服務數據,構建供水管網“一張圖”,實時動態監控水廠、加壓站、管網、用戶終端的供水狀況和水質達標情況;完善重點區域監控系統建設,已建成三級分區81個,DMA(加裝高精度電子遠程水表)分析預警上線遠傳監控2553個,助力檢漏人員快速鎖定漏損區域,在重點漏損區域采用合同節水模式,提升檢漏實效;開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的供水系統爆管在線監控平臺研究及工程示范,實現自來水管網滲漏和水質變化及時預警,其中重點針對老舊管網集中的中心城區布置噪聲監測儀530個,2023年查探漏點16379宗,同比上升3187宗,有效增強了探漏準確性和及時性。
廣州市水務局組織各區相關主管部門和供水企業,按照居民小區、單體樓等類型,將全市居民用水戶劃定為2萬余個居民供水單元,借助智慧化手段,實時掌握各單元的漏損情況,實現精細化管理。
據了解,以供水單元基礎信息庫為支撐,廣州市水務局構建了“一圖一表一排名”展示和分析平臺,實現全市、各區、各鎮街不同層級的供水單元地圖分布展示,并對各級供水單元的總分差率、總分關系缺失率、移交管理完成率等關鍵指標進行排名和關聯分析,壓實漏損治理責任到區、鎮街、村社,確保“總表有位置、單元有信息、漏損有數據、考核有依據”。目前已對全市1145個行政村和1668個社區的供水保障情況以及水廠、泵站、管網、二次供水設施等八大類供水設施運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掌握設施情況、發現存在問題,并通過APP交辦屬地水務部門和供水企業整改,最終形成閉環管理,進一步加強全市居民用水安全保障,提升優質用水服務。
•四川成都——集合多模塊信息全方位提供優質服務
近年來,成都市持續推進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建成供水管理等多模塊信息系統,上線了具有蓉城特色的供水大數據應用,全方位提升供水管理服務水平。
依托智慧蓉城和智慧水務建設,圍繞“高效處置供水一件事”,搭建供水智慧化管理體系。如成都市自來水公司2019年便建成了集生產調度系統、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管網GIS系統等融合的城市供水系統綜合信息系統,涵蓋管網設施管理、管網巡檢、管網搶修、管網檢漏等模塊,實現數據資源的有效集成和互聯共享,已累計完成工單維修約50萬張、表務約23萬張、設施維護約18萬張,巡檢記錄約46萬條,實現供水管網精細化管控。

成都市自來水公司城市供水系統綜合信息系統
依托供水智慧管理系統建設,成都市充分運用“互聯網+”、5G、物聯網等技術,搭建供水管網“一張圖”。以成都市自來水公司為例,依托供水智慧管理系統,橫向集成管網管理所有業務,實現1萬余公里供水管網生產運營、管網狀態、設備設施等數據信息“一張圖”展示、查詢、統計、分析;縱向實現供水管網從規劃設計、日常運維到淘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市民用水需求為中心,成都市在全市范圍內打造水電氣共享營業廳及政務服務大廳聯辦窗口,推進“水電氣聯合報裝”一站式服務。推動供水業務服務平臺與政務服務平臺數據共享,力爭實現市政公用接入服務流程及受理標準全市統一。運用GIS智慧管理平臺遠程“吹哨”,停復水調度時效由5分鐘縮短至十幾秒,復水時間由原來4個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內,復水效率提質飛躍。
•湖南邵陽——建立綜合分析體系全鏈條響應聯動
邵陽市通過對全市管線進行勘查測繪,從水廠到每一塊水表的管線數據全部掌握,全面形成了一張縱橫交錯、錯綜復雜的綜合管網圖。據了解,錄入管線長度為2019.94千米,管線設備數量為382641個,水表用戶數為332992個。建成后的GIS系統內管段、閥門、水表相關的屬性數據完善、準確高效,既易于動態更新維護,提高管網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也為建設智慧供水管網系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管網GIS、SCADA、營銷抄收系統等智慧供水系統的數據監測、分析,邵陽市自來水公司實時掌握管網水量變化規律與趨勢,及時發現管網運行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與漏損。管網數據中心內部形成了日分析、周分析、專題分析相結合的綜合分析體系,并與維修、安裝、營銷等部門建立了快速響應聯動機制。
在日常工作中,數據分析人員針對重點區塊,積極開展數據分析,聯動維修中心等及時進行漏損維修。如在2023年3月,數據分析人員發現某市場和魚苗場的數據異常,經過維修后日均減少水量2100立方米。此外,管網數據中心還將數據分析與噪音監測儀結合使用,提升了檢漏的及時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