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治水案例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 “能源與環境大獎”
來源:廣州市水務局
9月26日,廣州市水務局報送的《多元協同 數治融合 賦能廣州水環境治理韌性》案例,從全國441個智慧城市案例中突出重圍,最終榮獲“能源與環境大獎”。
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能源與環境大獎”
26日,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杭州在杭州大會展中心隆重舉辦。會上,多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在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的各個賽道上展開了激烈角逐。
全球智慧城市大會由西班牙巴塞羅那市政府創辦,由聯合國人居署、世界經濟論壇、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支持,至今已連續舉辦13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專注于城市和社會智慧化發展及轉型的主題展會。
世界智慧城市大獎·中國,是由全球智慧城市大會自2020年開始每年在中國區域舉辦的城市大會中設立的活動獎項,旨在對中國地區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取得顯著成就的案例和實踐給予表彰,以認可和推廣智慧城市領域的創新成果,鼓勵更多城市和組織采納先進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設置有城市大獎、治理大獎、宜居和包容大獎、能源與環境大獎等十個類別,每個獎項僅授予一個城市,入圍城市將有機會代表中國優秀案例參與世界智慧城市大獎全球甄選。
近年來,廣州市水務局致力于破解治水過程中長期存在于政府部門間、層級間以及與公眾間的協同困境,《多元協同 數治融合 賦能廣州水環境治理韌性》案例從數治與善治的理念出發,在長期實踐探索和經驗總結中,秉持“數治融合、服務賦能、價值共創”的理念,構建服務驅動和多元協同的治理機制,促進多維技術與多元場景的深度融合,讓部門協同從簡單的“連起來”轉變為真正的“動起來”,破解基層協同治理中“有體系無動力”“有制度無成效”的困境,實現資源整合、驅動賦能和治理優化,持續改善水環境,構建了廣州韌性治水新模式。
在技術支撐方面,推出河長管理信息系統,并同步建立風險預警平臺,實現了基礎數據的精細管理與精準分析,強化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實現數據賦能。
廣州河長管理信息系統PC端
在制度建設與管理體系方面,已出臺39項工作制度,31項專項方案,發布14道總河長令,完善河長管理考核,并打造“一平臺四體系”培訓體系,推出“共筑清水夢”社會參與平臺,打造協同治水新格局。
共筑清水夢小程序及公眾號
共筑清水夢小程序及公眾號
廣州市水務局在數治融合路徑上的成功實踐提升了政府跨層級、部門以及與公眾之間的協同能力,未來也將持續推進治水工作精細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提升河湖水環境風險防控的精細化水平,推動河湖治理從“治已病”向“治未病”轉型,不斷激發公眾主動參與意愿,形成共創治水價值的新格局,實現治水工作的有力、有效和韌性,在破解基層治理困境上,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韌性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