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海洋產業發展鏈條,助力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一泓海水可以發揮多大效能?山東魯北高新技術開發區向海“取”水,還要把海水“吃干榨凈”。“我們每天淡化約12萬噸海水,供給企業5萬噸水,約7萬噸高濃度鹽水輸送給魯北鹽廠先提溴再制鹽,實現海水零排放。”山東魯北碧水源海水淡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凱說。
山東省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4處,日產規模達60.32萬噸,年生產淡水能力超過2億噸。山東在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滲透膜和膜元件規模化、智能化制備技術上取得突破,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海水淡化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涌現出東營九章膜、煙臺金正環保等行業關鍵材料和裝備制造的頭部企業。
延伸海水淡化產業鏈條,是山東優勢產業結構優化的縮影。近年來,山東做大做強海洋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海洋新興產業,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2022年,山東省海洋漁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海洋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7個產業增加值居全國第一位。
2023年6月發布的《2022年山東省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6萬億關口,同比增長7.6%,高于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現價增速1.9個百分點。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7.2%,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18.6%。對全國海洋經濟和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2.5%和25.2%。
山東省海洋局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處處長褚民生說,山東省海洋經濟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海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成為千億級海洋產業,對全省海洋經濟起到重要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