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專訪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環保行業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后,未來仍有可能出現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近年來,環保行業經歷了顯著的變化,從一度出現多家明星企業,龍頭企業的市值超過500億,到多數民企在PPP大潮中遭遇挫折,最終賣給國資。隨著“115號文”的出臺和特許經營文件的修訂,環保行業即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在低碳轉型的時代背景下,人們不禁要問,未來是否還能期待更高市值的環保企業出現12。
華夏時報訪薛濤:環保行業還能再出千億公司嗎?
薛濤認為,環保行業在過去十年間經歷了巨大的沉浮。行業的波動主要受到政策、市場和技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體來說,政策方面的變化,如特許經營文件的修訂,對行業的規范和發展方向產生了重要影響。市場方面,環保項目的投資和運營模式也在不斷變化,導致一些企業成功,而另一些企業則面臨困境。技術進步雖然推動了行業的發展,但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競爭12。
展望未來,薛濤指出,環保行業在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環保項目的投資和實施將會增加。同時,技術的進步和創新也將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然而,行業也面臨著諸如資金、技術轉移和政策執行等挑戰。總體來看,薛濤對環保行業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認為通過合理的政策引導和企業創新,行業有望實現更大的發展12。

華夏時報
24-7-19 11:38
來自 微博視頻號
【薛濤:環保行業還能再出千億公司嗎?】近年來,環保行業經歷了大起大落,從一度出現了多家明星企業,龍頭企業市值超過500萬,到多數民企折戟PPP大潮,賣身國資如今,隨著“115號文”出臺和特許經營文件修訂,環保行業又將進入怎樣的新階段?在低碳轉型時代,未來還能期待更高市值的環保企業出現嗎?近日,《華夏時報》專訪了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聽這位“環保老兵”講述行業過去十年來的沉浮,分享行業走向和企業戰略的管理之得與認知之道。
華夏時報的微博視頻

26:36
166次觀看
華夏時報訪薛濤:環保行業還能再出千億公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