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濟形勢急劇變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如今各地高校都已經隱藏畢業生的就業報告,不敢面向社會進行直接公布。
各地高校對本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都避而不談,主要是因為這些年各類專業的就業率,確實慘不忍睹。如果直接面向社會公布,可能會引起很多非議,甚至沒有學生報考。
學生和家長只能通過第三方機構,比如智聯或者boss直聘等招聘軟件,知道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從而為規劃填報高考志愿或者考研提供更多數據參考。
雖然高校沒有直接提供各專業就業率,但小魚老師發現很多地方的教育廳,最近都有追蹤本省高校專業的就業率情況,并且出具有相關的專業就業報告,值得重點關注。

本科專業就業率排名出爐
我國安徽、湖南、江西等省份都發布過高校專業預警通知,也就是部分專業就業率偏低,高校需要謹慎設置,避免盲目擴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根據教育廳發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3)》,里面明確提到2022年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相對較低的專業(注:官方已經將就業率改為去向落實率)。
官方提供的這份各類專業就業率排名,更能客觀地反映實際情況。就業率倒數第一名的本科專業是教育學,就業率僅有58.06%,這是唯一一個低于60%的本科專業。
大家必須要清楚,教育學專業主要是研究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論,為教育改革提供方案,并不屬于具體的師范類專業。教育學專業的畢業生很難成為教師,最多只能成為大學里面的輔導員。

有三個本科專業就業率低于70%,分別是檔案學、傳播學、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這三個都是屬于傳統意義所說的文科類專業,本科階段更多是研究理論知識,導致自身就業沒有門檻,也沒有對口的市場崗位。
檔案學專業畢業生授予管理學學位,傳播學專業則是授予文學學位,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專業授予法學學位。這三類專業都偏冷門,主要就業單位都是在國家機關里面,需要擁有較高的學歷,才有資格參加統一的考試。
從2024年高考錄取情況來看,這三類專業基本都是被放在提前批招生,主要是在文科類高校里面開設,大量高校都要進行征集志愿,才能完成招生任務。說明學生和家長都已經意識到就業率低的情況,所以大家都慎重報考。

從統計的21個本科專業就業數據來看,就業率低的本科專業基本都是以文科為主,其次則是理科專業,工科專業基本沒有出現在榜單里面,說明就業率還是相當可觀。
包括世界史、心理學、歷史學、德語、航空服務藝術與管理、管理科學、數字媒體藝術等都屬于傳統類型的文科專業,這些年整體就業率正在持續走低,就業市場提供的崗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醫學類專業整體就業率都變得不容樂觀。比如非常熱門的麻醉學專業、兒科學專業等,今年高考錄取分數線都比較高,但沒有研究生文憑,這些專業都比較難就業。
智能醫學工程屬于國家定義的新工科專業,開設時間不足十年,如今就業率竟然只有76.06%,說明并不是所有的新工科專業都值得報考,所謂的復合型人才,還需要經歷時間考驗。

本科專業正在重新“洗牌”
以上統計的本科專業就業率數據,許多網友都覺得依然有水分,真實的就業率可能會更低。畢竟有大量高校都已經在開始這些撤銷專業,說明就業數據確實很難看。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結果顯示,5年時間里面,共計4284個本科專業點被撤銷,到2025年撤銷的專業點數量將會占到總數量的20%。
高校專業盲目擴招的20年,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市場能提供足夠的崗位,勉強還能維持各類專業的就業率。但如今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各種問題就集中暴露。
因此,對于以上官方公布的低就業率專業,無論是2025屆考研學生,還是參加高考的學生,如果沒有家庭背景或者資源支持,選擇都要更加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