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設備如何“推陳出新”?——《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明確重點任務
北極星智能電網在線訊:更新升級,是發展的永恒主題,為社會進步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新一輪的設備更新行動旨在促進投資和消費,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一行動方案強調了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鼓勵先進淘汰落后,以及標準引領和有序提升。
8月21日,落實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有關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能源領域設備更新的路徑圖更加明晰,對于推動能源轉型、提升能源安全、促進環境保護和實現經濟效益具有深遠影響。
能源領域更新潛力大
《實施方案》提出堅持市場為主、統籌聯動,堅持先立后破、穩步推進,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圍繞方案精神,今年以來,各地正紛紛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設備更新實施路徑。今年廣東省印發的《廣東省推動能源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方案》明確,全省能源領域設備更新投資規模到2027年累計達到500億元。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廣西能源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工作方案》提出,全面推進廣西能源設備更新和升級改造,力爭2024—2027年能源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超400億元。
另外,記者從國家電網公司了解到,為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國家電網公司今年電網投資首次超過6000億元,比去年新增711億元,新增投資主要用于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建設、加強縣域電網與大電網聯系、電網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南方電網公司本輪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將重點聚焦五個方向:電網本質安全提升、防災減災建設、數字電網提升、節能增效提升、綠色環保升級。預計2024年至2027年,大規模設備更新投資規模將達到1953億元。其中,2024年年中將增加投資40億元,全年投資規模達到404億元,力爭到2027年實現電網設備更新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52%。
巨大的能源設備資產規模,是我國能源工業和經濟實力的生動體現。然而,這也意味著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和能效提升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重提升。
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衛權認為,《實施方案》屬于能源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頂層設計文件,提出了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將對能源領域設備更新改造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和促進作用。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升級,可促進能源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傳統能源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豐富能源領域新技術的應用場景,提升能源行業技術水平和附加值,使得行業更加注重從“量”到“質”的提升。同時,廢舊設備的回收和再利用,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如何把握《實施方案》提出的“堅持市場為主、統籌聯動”?王衛權建議,一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涵蓋技術研發、新設備生產、舊設備拆除、舊設備回收利用、舊設備處理處置等。二是需要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包括項目業主方、原有設備的生產方、新設備的生產方、回收處置企業、金融機構、行業組織、認證機構、研究機構等。三是創新商業模式,讓各利益相關方能夠從中獲益。同時,要規范市場秩序,避免無序競爭,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構建各參與方協同發展的生態圈。
拓寬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
此次,《實施方案》明確了“七項任務”——推進火電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進輸配電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推進風電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推進光伏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穩妥推進水電設備更新改造、推進清潔取暖設備更新改造、以標準提升促進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記者注意到,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始終貫穿其中。
就在《實施方案》出臺之時,記者從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我國自主研制的抽水蓄能核心控制系統已通過設備更新在改造機組上運行26500小時,首個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平臺版本更新上線。這套國產化抽水蓄能控制系統,先后完成廣州、惠州兩座抽水蓄能電站機組的更新改造,促進抽水蓄能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7年,我國抽水蓄能電站投運規模將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促進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不斷提升,保持新能源利用率在合理水平。按照“1臺機組1套系統”估算,這套抽水蓄能“國產大腦”的市場容量將達到2500套,市場規模將超過370億,更新 應用空間廣闊。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修試公司副總經理鞏宇介紹說:“隨著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抽水蓄能作為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的保障裝置,產業高質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加快推進機組國產化控制系統更新,能夠在保障設備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同時,提高機組運行性能,充分釋放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的新活力。”
“設備更新”在抽水蓄能領域的實踐應用,正有力促進著機組產能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這也是“設備更新”推動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業內專家表示,《實施方案》有利于拓寬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空間。
首先,央國企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結合我國能源科技發展面臨的“短板”問題和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為突破口,通過原創性、顛覆性能源科技創新,努力培育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相關產品設備生產企業聚焦高效節能產品設備生產制造,加強關鍵性、通用性、基礎性技術研發,力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先進技術。其次,《實施方案》有利于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能源電力產業,不斷推進能源電力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