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類作為“關鍵小事”,正影響著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目前,《煙臺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正穩步推進,按照“一年提升、兩年鞏固、三年長效”的總體目標,抓緊抓實源頭減量、前端投放、中端收運、末端處理等重點環節,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宣傳和志愿服務,堅決防止先分后混、混裝混運,不斷提升生活垃圾全過程系統治理水平,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焚燒
處理率將達到98%以上
根據《方案》要求,我市將研究制定煙臺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法規制度體系,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長效管理機制。市區建成區進一步規范生活垃圾分類前端投放、中端運輸、末端處理運行體系,居民逐步養成垃圾分類習慣。其他區市建成區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建立完善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全市城鄉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達到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7%。全市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處理設施滿足產生需求,原則上實現一區市一設施,不具備建設條件的區市采取與周邊區市共建共享的方式,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逐步規范。
明年賓館酒店不主動
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根據《方案》要求,我市正在積極促進垃圾源頭減量。倡導“綠色辦公”,加快推動無紙化辦公,倡導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內部辦公場所使用再生紙制品。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開展快遞包裝綠色治理行動,持續提升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和循環化水平。積極推行大型商超、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凈菜上市工作,廣泛開展“光盤行動”,有效減少廚余垃圾產生量。引導市民和單位對閑置物品或舊物實現循環再利用。引導商品零售、電子商務、餐飲、住宿等領域經營者落實國家有關規定,推進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減量。到2025年底,全市所有賓館、酒店、民宿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

前端投放是垃圾分類的第一步。要科學合理設置投放點。街道(鄉鎮)牽頭,社區、物業服務企業設置非露天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可回收物回收點、大件垃圾和裝修垃圾暫存點,安排垃圾分類指導員定時、定點上崗開展指導。各類學校、公共機構、企業單位、市場、景區等按要求配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加強投放現場指導,推廣“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投放+三定一督現場指導”的分類投放模式。街道(鄉鎮)負責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分類指導員管理,實行定時定點上崗、在線打卡管理。
中端收運是垃圾分類的重要一環!斗桨浮芬蠹訌姺诸愡\輸車輛管理。各區市要配置足夠數量、滿足需求的分類運輸車輛,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相銜接的運輸網絡,穩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車輛新能源化。2025年底前,全市新增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分類運輸車輛100輛以上。推行集中裝車收運模式。生活垃圾運輸單位應當履行管理主體職責,按照垃圾分類收運要求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制定各類垃圾收運作業方案,實行“定車輛、定路線、定時間”的公交化分類收運方式;提升分類轉運設施建設管理水平。各區市統籌規劃,建設或升級改造兼具垃圾分類、可回收物分揀、有害垃圾收集、裝修垃圾暫存、大件垃圾拆解和綠化廢棄物回收利用等功能的轉運站或資源化利用中心。此外,我市還將健全可回收物資源化回收利用體系,加強有害垃圾分類投放運輸處置。
完善末端處置,關系著生活垃圾的利用率。我市將推廣靜脈產業園建設模式,鼓勵各地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基礎,將廚余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市政污泥等利用處置項目納入綜合處置基地。
垃圾分類需要共同參與,我市正在常態化開展垃圾分類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市場等宣講活動。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教學內容,廣泛動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建立1個指導員包投放點指導、N個志愿者包戶輔導的垃圾分類工作指導網絡。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垃圾分類志愿服務。同時,組織各機關、各行業部門、各基層單位、各街道、社區,強化示范創建,爭創垃圾分類的“煙臺樣板”。
建設智慧化平臺
實行“一網統管”
要完成《方案》要求的目標,保障措施要給力。根據《方案》要求,我市將加強黨建引領,壓實區市、鎮街、社區、物業企業、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等主體責任,將垃圾分類融入基層治理。
同時,還要推動科技賦能,提升分類成效。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智慧化管理平臺,對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全流程實行“一網統管”。為居民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家庭賬戶,通過“一戶一碼”等模式實施積分激勵。引進先進技術,提升低值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利用等方面資源化、減量化水平。
《方案》還要求,要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約束機制。按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山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煙臺市市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對不履行分類管理責任,不按規定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責任人等實施行政執法處罰,對典型案例進行新聞曝光。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各區市城市管理部門向社會公開選聘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社會監督員,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全過程監督工作。鼓勵市民舉報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的行為。同時還要強化資金保障,拓寬融資渠道,健全評價激勵機制,強化監督檢查。
垃圾分類,全民參與,人人有責。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場“持久戰”。在港城,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推動綠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