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耐心資本”投小投早投長線 為未來產業提供穩定的金融活水
2024-07-08 07:35 來源:深圳特區報
人工智能朗讀:
深圳新聞網2024年7月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熊子恒)用自主研發的芯片操控激光雷達讓自動駕駛的汽車精準測距,操控遠在天邊的衛星利用先進遙感技術繪制高精度圖像……在深圳這片創新創業熱土上,隱藏著眾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他們在自己擅長的賽道上奮力奔跑,闖出一條科技自立自強的全新路徑。
在小微企業成長過程中,除了構筑過硬的技術“護城河”,外部的資本支持同樣重要。國務院近日出臺措施促進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同時鼓勵“耐心資本”長期投資。近日,記者走進深圳力合科創及其投資企業,探訪這家具有國資+高校背景的創投機構在尋找“科創黑馬”、挖掘新質生產力中的秘訣。
早期介入全流程支持創新創業
在龍華區德泰科技園內,“隱藏”著一家從設計到制造都完全實現自主化的芯片企業——深圳瑞波光電子有限公司。該公司從事大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研發和生產,其自研的不同波長的芯片已經廣泛用于激光雷達、激光顯示及照明、工業加工、醫療美容等領域,填補了我國在大功率半導體芯片領域的空白。
在談及企業發展歷程時,瑞波光電總經理助理于占濤表示,該公司創業團隊出自清華大學,力合科創在公司成立早期就通過融資支持研發攻關,不僅如此,還為公司提供了辦公場地,在同作為股東的十幾年時間里一直陪伴企業成長。
投小、投早,堅持長期主義,耐心資本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建設未來產業提供了穩定的金融活水,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助推器”。深圳力合科創正是一家擅長天使投資,進行科研成果產業轉化的投資孵化機構。
“我們圍繞硬科技產業投資,聚焦新材料和數字經濟等領域,通過孵化、整合加并購的方式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支持深圳20+8產業集群加速發展做大做強。”力合科創董事長賀臻說。
依托深研院研發優勢孵化優質項目
力合科創是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控股的科創服務和產業培育平臺,頂尖高校的科研優勢,為其帶來了豐富的項目資源。
賀臻表示,力合科創深度參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的體系建設,無縫對接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的創新資源、項目資源,以“接力跑、陪跑、領跑”等科創服務形式持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化、規模化,培育了一大批硬科技項目,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位于清華信息港的中科星睿是一家擁有自主衛星資源和全產業鏈技術的商業遙感公司,在該公司,通過衛星測控大屏,記者看到該公司在軌運營的7顆遙感衛星在全球軌道上的實時位置。“我們的優勢在于提供亞米級高分辨率的遙感圖像,并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數據分析和商業洞察。目前,公司在深圳設立了研發中心,力合科創在資金支持和市場推廣方面都提供了很多支持。”中科星睿副總經理潘鈴說。
賀臻表示,支持科技產業的發展,靠單一的資本去支持成果轉化已遠遠不夠,需要實現更多要素的融合。力合科創基于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打造了科技創新服務和產業培育的業務體系,通過科研技術孵化、人才資本載體打造,最終助力創新創業企業快速發展壯大。
助力科研成果跨越創新“死亡谷”
目前,力合科創在全國科技創新資源富集的核心區域擁有創新基地38個,與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共同在北美等地設立了8大海外創新中心;累計孵化服務企業4000多家,投資高科技企業近500家,培育上市企業30多家、專精特新企業200多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多家以及200多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創業投資培育一家企業,早期的概念驗證與中后期的投資邏輯完全不同。科技成果到產業化的中間階段,面臨的困難最多,投資風險也最大,創投機構需要研判甄別技術應用前景,做好產業對接服務,助推優秀的科研成果跨越創新‘死亡谷’,打通產業轉化的‘關鍵一環’,這也正是力合科創一直在做的事情。”賀臻說。
記者手記
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有“耐心”
耐心資本與新質生產力,兩者互為依存、相伴成長。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原創性、顛覆性和革命性的科技創新,但這種創新往往周期漫長,很難準確判斷市場化前景,需要具有眼光的機構長期相伴,用資本后盾解決創業者與科學家的后顧之憂,急于短期套現往往容易令一項新興技術過早夭折。而堅持長期投資,孵化出具有獨創技術的企業或是催生出新的產業機會,耐心資本也會因此收獲“時間的玫瑰”,產生豐厚收益回報投資人。
壯大耐心資本需要機構、政策與市場形成合力。創投機構需要組建專業團隊,深耕自身所擅長的投資領域,整合資源培育被投企業為其成長加速。在這一點上,深圳在人才和項目兩端都具備優勢。政策上則需要拓展資金來源,構建除IPO之外的多元化退出渠道,并完善資本市場建設,少一點急功近利,多一點耐心。
堅持多措并舉打通“募投管退”全鏈條,才能鼓勵更多創業投資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力“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