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現有全職教師70余人,外聘教師40余人。其中全職教師高級專業技術職務33人,博士和碩士生導師4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省級青年人才1人,省杰出青年科學培育基金獲得者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3人。
學院擁有完整的本科-碩士-博士培養體系。現有3個系(環境科學系、環境工程系、環境生態工程系)、3個辦公室(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含團委辦公室)、社會服務辦公室)、1個中心(基地管理與實驗教學中心),以及2個重點實驗室(四川省高校農業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四川省土壤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和2個中心(中央與地方共建的生態環境實驗中心和四川農村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擁有100余臺(件)大型實驗教學科研儀器。擁有高效液相色譜儀(HPLS)、氣相色譜-質譜分析儀(GC-MS)、離子色譜分析儀(IC)、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此外,學院還有50余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實踐基地。承擔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和環境生態工程4個本科專業1185名本科生、154名博士生和碩士生的教學培養任務。
經過幾代教師的學術傳承和開拓發展,我院形成了以長江上游農村環境保護與治理、種養殖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土壤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農業環境退化與恢復、環境規劃與管理、飲用水水源保護與控制、環境新材料、新能源和資源環境信息技術為特色的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環境工程設計、工程治理、環境監測、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調查與評價、土壤環境污染風險評估及生態修復工程、生態環境恢復與重建、生態與環境保護規劃、新型環境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2020年,我院環境與生態學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2021年1月,該學科在國內高校中排名第59位。2020年環境工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021年環境生態工程獲批四川省一流本科專業。
學院近年來承擔縱向科研項目51項,橫向科研項目85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項,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國際合作項目1項,各類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4項,四川省重點研發計劃1項。各類科研經費達6000余萬元,其中縱向經費1540余萬元,橫向經費近4570萬元。學院科研成果較突出,近年來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11項,其中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76項,出版專著8部。生態環境學科累計發表SCI論文6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和熱點論文7篇。
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優異,近50%的本科畢業生擁有科研成果。畢業后在環保、水務、規劃、城建、供排水、信息等政府部門及相應的環境工程設計、環保工程設施運營、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環境生態調查與評估、土壤及土地污染生態修復、生態規劃設計、環境保護規劃、項目工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水土保持規劃等企事業單位就業和工作。畢業生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超40%的畢業生留學或進入國內“985”、“211”和“雙一流”高校深造,20%的學生進入政府和事業單位,15%的學生進入國企或上市公司,50%的同學進入環境環保類崗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