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媒探訪潼南環保業:工業污水“再生”可養魚
中新網重慶7月8日電 (梁欽卿)“你們這個工業污水能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如何進行利用?”8日,正在重慶潼南舉行的“行走中國·2024海外華文媒體川渝行”活動中,美國《中美郵報》社長屠新時如此問道。
“我們通過先進的污染治理技術、完善的環保治理設施,處理后的污水可直接養魚。”重慶巨科環保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佘敏回答。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重慶市潼南區參觀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中新網記者何蓬磊攝
潼南區地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腹心地帶,是重慶推進新型工業化、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的“主戰場”。位于潼南高新區的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是一個電鍍全產業鏈環保園區,目前已入駐企業近50家。
“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汽車、飛機、船舶等,都離不開電鍍。”佘敏表示,電鍍行業不僅很難被取消或取代,而且在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還不斷有新突破,“但電鍍過程會產生含有重金屬等污染物的廢水,處理難度較大”。
據介紹,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還為金屬外觀加工企業、各類金屬電鍍及塑料成型加工企業做標準化的污水配套服務,為IT行業、汽車行業、TV顯示屏制造業創造一個優良的配套加工生產基地。
目前,國內投入運營的電鍍園區大多只配建了污水處理廠,條件較好的園區配建了自來水廠,尾端產生的污泥無法在園區內處理,需要外運到有資質的企業。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將全產業鏈各個環節貫通,形成一個閉循環的園區,真正做到園區內部污水、污泥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圖為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重慶市潼南區參觀重慶巨科環保電鍍工業園。中新網記者何蓬磊攝
“園區規劃引進150家高端電鍍表面處理企業,達產后產值將達50億元,產業帶動100億元以上。”佘敏說,園區主要為電子信息產業、汽摩產業、裝備制造產業的重要表面處理作環保配套。
“在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中國環保產業已進入‘快車道’。”《法國僑報》副總編輯王萍在參訪后表示,園區通過建立統一的廢水處理系統,不僅降低了廢水處理的綜合成本,同時讓企業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發產品、技術升級和提高產品附加值上,推進制造產業在“綠色賽道”上實現轉型升級。
屠新時說:“以環保技術創新為核心,全面推動綠色生產力發展,才能真正讓環保業為制造業‘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