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甘肅生態環保行」慶陽:向“綠”而行 看垃圾如何實現“變廢為寶”
中國甘肅網2024-06-08 11:23
西北角·中國甘肅網記者 趙滿同
“藍天白云,綠樹成蔭,感覺呼吸的空氣都比以前濕潤了許多,讓人神清氣爽。”隨著慶陽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持續向好,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6月6日上午,2024年全國重點網絡媒甘肅生態環保行采訪團走進慶陽市西峰區,實地探訪當地如何縱深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生活垃圾變廢為寶,通過資源再利用,促進當地生態可持續發展。

記者來到西峰區肖金鎮,一個全封閉、現代化、干凈衛生的廠區躍然眼前。高大的綜合反應塔及袋式除塵器不停地在轟轟作業,垃圾入爐等情況在中央控制室可以進行實時監控操作,80米高的觀景煙囪更是別具匠心,雖系夏日,但這里卻絲毫聞不見垃圾的腐臭味……不作介紹,你甚至想象不到這里是一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
慶陽發展總量多年穩居全省第二,城鄉發展邁入快車道,面貌日新月異。伴隨著城鄉快速發展,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基于環境保護的現實需要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西峰區轉變思路,招引慶陽圣元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將令人頭疼的垃圾集中收集、處理、焚燒后,用于發電,通過變廢為寶成功打造一個新興產業。
“作為全市唯一一家垃圾焚燒發電廠,慶陽市八縣區的所有生活垃圾和一些可焚燒的垃圾都在這進行焚燒處理,實現了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慶陽市生態環境局西峰分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貴說。
“我們日接收垃圾約1100噸,垃圾燃燒發電后的爐渣可以進行綜合利用,煙氣采用穩定固化處理和氣動脈沖清灰處理,處理后的煙氣,排放指標優于國內及歐盟標準。”慶陽圣元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總指揮葉紅俠說。
據介紹,慶陽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市、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也是“十大生態產業”重點帶動項目。項目總投資額4.5億元,設計規模處理生活垃圾能力為1200噸/日,總裝機容量為24兆瓦,年可處理生活垃圾43.8萬噸,年發電量16400萬千瓦時。
記者了解到,生活垃圾埋于地下,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其產生的垃圾滲濾液又對良好的生態環境帶來一定風險隱患。慶陽圣元公司除環保發電外,還采用先進技術,將垃圾滲濾液達到生產用水標準后回用,實現廢水零排放;生活垃圾焚燒后產生約20%的爐渣,經過篩洗的有色金屬,可回收再利用,篩洗后的爐渣符合道路建材級配要求,亦可制作環保磚。
“企業通過焚燒發電將垃圾變廢為寶,資源循環利用,解決了城市垃圾處理難題,為生態環境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趙貴告訴記者,相比傳統的垃圾填埋和分散處置,慶陽集中處置全市各縣區生活垃圾,實現了垃圾規模話、專業化處置,提高了垃圾處理效率,減少了對土地資源、人工成本的浪費,也降低了企業運維成本,實現了節能降耗和綠色低碳環保。

進去的是生活垃圾,出來的是可再利用的加工原料,這其中不僅蘊含了先進環保工藝,更包含著慶陽市提升生態環境水平,助推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的決心。目前,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美麗慶陽建設進入快車道。
慶陽市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變廢為寶,是慶陽高質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一瞥。近年來,慶陽市始終堅持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三個治污”方針,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污染防治攻堅三大戰役,全力構筑隴東黃士高原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