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處理模式創新 打造精致城市環境
◆編輯:馮寒玥
◆審核/統籌:張珊、王宗敏
◆來源:日照市東港區委宣傳部
◆投稿郵箱:rzxww@rz.shandong.cn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在迎賓路和青鹽高鐵交匯之處,一片占地11萬平方米的壯麗花海如約綻放,金黃的油菜花與淡紫的二月蘭競相斗艷,引得無數市民紛紛前往駐足欣賞。
這片繁花似錦的土地,因其與“碳匯”理念緊密相連,被親切地稱為“碳匯”花海。
“碳匯”是日照市東港區積極響應“雙碳”戰略目標,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按照城鄉統籌、全域謀劃、系統治理的思路,創新探索了一條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新路徑。具體是運用“超高溫好氧發酵”技術,將市政污泥等有機固廢變為富含營養物質的有機發酵物施加在裸露土地上,通過種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實現裸土綠化,解決了裸露建筑渣土普遍存在的土壤無營養、漏水漏肥、植物存活率低等問題。
此過程獨具匠心地將市政污泥處置與裸露土地治理相融合,切實做到“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實現了有機固廢減量化、市政污泥資源化、裸露土地綠化、環境顯著改善等多贏效果。
截至目前,東港區已利用“碳匯”模式治理裸露土地面積達47萬平方米。今年,該區將按照2024年城建計劃,繼續利用碳匯模式推進7處裸露土地治理,力圖打造更多宜人舒適的綠地空間,讓越來越多的市民群眾享受著開門見草、推窗見花的美麗和愜意。
在這座由“碳匯”模式精心構筑的公園之中,春賞二月蘭、油菜花,秋來格桑花、粉黛亂子草爛漫盛開,美如畫卷,東港區正不斷書寫著精致城市的動人篇章。
與此同時,在市區中心地帶,一輛垃圾清運車準時在凌晨5點從濱州路停車點出發,按照“公交路線表”依次途經8個小區的垃圾服務點,開啟了一天的清運工作。
這是東港區最新推行的“公交式”生活垃圾清運模式中的一條線路,是垃圾處理模式中又一創新舉措。東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參照公交車站牌設計,制定收運時刻“站牌表”,開展定時、定點、定車、定路線“四定”垃圾清運。首批正式啟用了2條生活垃圾“公交式”清運線路,覆蓋清運點位30余個,日均清運生活垃圾20余噸,大幅度提高了垃圾清運效率和環境衛生標準。
“另一條路線有22個站點,途經幼兒園、居民小區、公廁和企業單位。”東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環衛服務科科長唐振茂說。
該模式在綜合分析車輛運距、區域人口、物業管理、垃圾產量等因素的基礎上,利用“蘭圖繪”等智慧化手段合理劃分區域網格,按照“不繞路、一路清、高效率”原則,排摸梳理清運點位路線,精準設定各點位清運時間,串聯一條固定清運線路,確保路線清晰且暢通、清運車輛準點到、清運點位不遺漏、清運時間更合理。
此外,積極推動多方合作聯動,與各物業公司建立良好溝通機制,避免因垃圾桶出桶過早、回桶不及時等導致長時間占路問題,減少生活垃圾落地環節,實現定點投放到定時清運的有效銜接,防止生活垃圾二次污染。
“公交式清運路線充分利用原有垃圾收集站,將其作為整個作業路線的其中一個站點,便于垃圾清運收集,同時也有效解決了垃圾清運車進小區清運噪音擾民、惱民問題。”唐振茂說。
“公交模式”作為垃圾處理模式鏈條中的延伸轉化,變垃圾桶分散設置、生活垃圾24小時露天存放、環衛車輛不定時巡回收集為生活垃圾專人專車“定時定點”投放清運,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垃圾清運壓力,有效減少小區污染源,更引導市民養成正確的垃圾分類和投放習慣。
隨著垃圾處理體系的日益完善,東港區創新地把生活垃圾綜合性處理向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邁進,使得生活垃圾處理鏈條愈加密實,收集效率日漸提升,不僅采用了生活垃圾集中化、一體化的高效收集方法,更有著眼長遠的“碳匯”垃圾處理模式,進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精致城市內涵品質。繼續滑動看下一個輕觸閱讀原文
主流日照向上滑動看下一個
原標題:《垃圾處理模式創新 打造精致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