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高端論壇在常州金壇舉行
10月30日,由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中國水利學會、河海大學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主辦,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承辦的第四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高端論壇暨第一屆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全球水安全會議在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正式開幕。河海大學校長楊桂山,常州市市長盛蕾,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IAHR)原主席、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Roger Falconer,中國工程院三局局長高戰軍,中國水利學會理事長、應急管理部原副部長、水利部原副部長周學文分別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論壇組委會主席張建云主持開幕式。來自世界各地的相關流域機構、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和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師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楊桂山在致辭中說,當前水安全問題已經向世界各國敲響了警鐘,亟需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共享治水經驗和成果。本次論壇旨在通過戰略性的討論及研究,打破學科壁壘、形成協同創新、推動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增進全球頂級層次的國際合作。希望本屆論壇可以進一步成為水管理領域的學者、科技工作者以及決策者、實踐者之間進行開放、坦誠、有效交流的平臺,也歡迎專家學者為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水安全新路徑帶來更多視角和觀點,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智慧和力量。
盛蕾在致辭中表示,常州向水而為、緣水而美,全市上下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全力構建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新格局。本次活動的舉辦,為常州建設全域“幸福河湖”送來智慧,為打造長三角“生態中軸”按下快進鍵,衷心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擦出思想火花,為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出真知灼見,熱切期盼大家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常州發展。
Roger Falconer在致辭中表示,當前,世界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提供足夠優質水資源、保持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生態平衡等方面,舉辦這樣一次關于防災減災,水資源管理,城市排水、水質、供水等水安全議題的學術會議非常必要,因為水安全和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已成為全球性的挑戰。他相信這次會議將會成為一個很好的開端,也期待IAHR與其他組織、專家學者一道,盡最大努力確保“2030年實現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并對其進行可持續管理”。
高戰軍在致辭中說,加強流域綜合管理,增強流域系統的韌性,提升水資源的保障能力,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新發展階段我國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和重大挑戰,迫切需要從科學技術創新、體制能力建設和管理方式優化等方面進行思考和研討,科學謀劃和扎實推進新階段水安全保障和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他希望,與會專家學者能通過這一平臺,積極研討前沿問題,凝聚共識,創新理念,提出保障國家水安全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效解決方案,為國家戰略決策提供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的科學支撐!
周學文在致辭中說,本屆論壇以全球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持續聚焦時代發展的核心課題,深入探討水安全領域的科技前沿問題。他期待中國水利學會與各位專家學者一道,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開拓進取、久久為功,不斷地推動水利事業發展進步和水利的科技的自強自立,為應對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問題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為加快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涉水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張建云在主持中介紹了本次論壇的背景,他說隨著洪澇災害、全球性水資源短缺、水資源過度利用等問題加劇,水安全問題對于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前三屆論壇的舉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的關注,如今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學術平臺,他希望今年的論壇能夠一如既往打造開放、坦誠、有效、跨學科的交流平臺。
本屆論壇設置了主論壇和平行論壇。開幕式后的主論壇上,水利部總工程師仲志余,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汪安南,IAHR 主席、亞洲水理事會副主席Philippe Gourbesville,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鈕新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奧雅納全球水業務負責人Mark Fletcher,荷蘭 KWR Water 首席執行官、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水文信息學教授Dragan Savi?,新加坡公共事業局副首席執行官Harry Seah分別圍繞強化流域治理管理、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南水北調工程與國家水安全,智慧水務解決方案與水資源安全:挑戰與機遇,高強度的冰川融化以及亞洲水塔不平衡,極端氣候條件下中國城市防洪問題,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自然與氣候變化,數字時代的全球水資源安全和就可持續性問題尋找答案作報告。
10月30日下午的主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胡亞安,Deltares 研究院Eelco van Beek,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水文計劃主席、河海大學水災害防御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余鐘波,IHE Delft 水工程系教授、荷蘭 TuDelft 建筑與建筑環境學院教授Chris Zevenbergen,Roger Falconer,IAHR 副主席Mohamed GHIDAOUI,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部水循環與水動力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洪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科學政府間水文計劃處能力發展與家庭水協調部門主任Rahmah Elfithri分別以“內河高等級航道暢通延伸與能力提升關鍵技術”“量化水資源安全——最新技術與挑戰”“應對水安全與可持續性的挑戰:中國水文化與適應”“海綿城市 2.0:面向城市化流域和三角洲的下一級氣候韌性”“水中潮汐能源:West Somerset 瀉湖工程”“基于波成像系統分析可持續城市水利基礎設施”“淮河流域水動力系統優化與水安全保障”“服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九次水文計劃(2022-2029)框架下水安全的生態水文學研究”為題作報告。
10月31日,論壇將圍繞六大議題設置6個平行分論壇圍繞流域綜合管理、氣候變化與風險管理、水工程與智慧水利、生態環境保護、長江與黃河保護及高質量發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理論與實踐等主題展開交流討論。專家學者齊聚金壇,共同為應對全球變化及其帶來的挑戰提供智慧和方案。11月2日至3日,還將在廣州南沙設置分會場。
2015年5月,第一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在南京召開,大會圍繞水資源利用與優化配置、水旱災害、水生態與環境、水工程建設與安全管理、海岸與近海工程方面等議題展開研討。2017年10月,第二屆“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共同探討變化環境下水安全戰略需求以及國際水科學前沿問題。經中國工程院批準,自第三屆起,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牽頭承辦“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高端論壇”,并為此論壇設立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