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ER8848前言: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深度的整頓和改革,這是為了創造一個更加健康、透明和公正的投資環境。對于環境產業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可以通過結合AI智能技術,推動產業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于資本市場的“三怕”,即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上市后業績變臉和實控人肆意減持套現,這些都是需要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以下是對這些問題的專家看法:
-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不僅僅是中國資本市場所面臨的挑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強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效率,對財務造假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同時,也需要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加強內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準確性。
-
上市后業績變臉:這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市場環境的變化、公司經營策略的調整等。對于投資者來說,需要加強對公司的研究和了解,對公司的業務模式、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同時,也需要關注公司的信息披露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風險。
-
實控人肆意減持套現: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實控人的動機、市場環境和公司的發展情況。對于實控人來說,減持套現是一種合法的行為,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不能損害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如果實控人的減持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或損害了公司和投資者的利益,那么監管部門應該及時進行干預和處罰。
總的來說,中國資本市場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需要加強監管、提高透明度、促進公正和公平。對于環境產業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可以通過結合AI智能技術,推動產業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也需要關注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
環境企業“良幣”新時代的開啟——資本深度整頓與AI智能的機遇相結合
時間:2024-02-22 09:32
來源:E20賦能孵化中心、資本易見系列
作者:郝小軍
評論(0)
這個春節過的不太平靜,2月初資本市場表現非常低迷,2月5日上證指數一度下探2635.09點;2月7日證監會主席“辭舊迎新”,新任證監會主席吳清到任;證監會春節加班開罰單,實施嚴監管;同時限制刻意做空、嚴把IPO準入關,嚴肅查處操縱市場行為。與此同時,在AI智能界Sora的發布給產業變革帶來的震撼還未完全消化。
節后復工以后,證監會召開系列座談會,就加強資本市場監管、防范化解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2月6日以來中國股市持續反彈,今天上證指數回升至2956.96點,預示著資本市場良幣新時代開啟。借AI變革、抓住AI的機遇,環境產業的上市公司才能真正成為“良幣”時代開啟的受益者。
01對資本市場的“三怕”
資本市場本來是“良幣”的舞臺,“良幣”作為行業中堅力量被資本認可,但是隨著這些年資本市場的發展,讓投資人對資本市場越來越畏懼,對資本市場主要有“三怕”:
1、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不在少數,近三年證監會共辦理財務造假案件203件,其中不乏易見股份、江蘇舜天等重大惡性財務造假案件。
2、上市后業績變臉
上市后業績變臉,上市申報期的業績靚麗、成長性良好,上市后業績大幅下滑,甚至巨額虧損。例如:2023年5月新上市的國內第三大晶圓廠——晶合集成(688249)于2024年1月29日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其歸母凈利潤僅為1.7億元到2.55億元,同比下降91.63%到94.42%。
3、實控人肆意減持套現
實控人或大股東減持套現,無可厚非,但讓大家害怕是實控人不顧市場環境和公司業績表現依然巨額減持套現。2023年A股減持前十名如下表所示,其中不乏藥明康德、瀾起科技、科大訊飛、寒武紀-U等知名企業,更不乏被巨額處罰后依然減持套現的行為。
此外,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規、違法案例也時有發生,令投資人不寒而栗。
02資本市場的深度整頓——刮骨療傷用重典
中國資本市場存在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上市后業績變臉、實控人肆意減持套現等諸多問題已經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隨著新任證監會主席吳清走馬上任以后,春節假期就著手對資本市場進行深度整頓,相繼作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嚴厲處罰:
1、對券商及從業人員的處罰
近日,證監會集中查辦了招商證券多名從業人員買賣股票等違法違規行為,對63人作出行政處罰,合計罰沒8173萬元;并強調要依托刑事追責、行政處罰、行政監管措施、內部問責對招商證券進行立體化懲戒。
2、對撤回IPO申報的查處
2月9日,證監會對上海思爾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科創板首發上市過程中欺詐發行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對上海思爾芯及其高管罰款合計1650萬元。堅持“申報即擔責“,上海思爾芯已經撤回了IPO,但仍然被罰。該案系新《證券法》實施以來,發行人在提交申報材料后、未獲注冊前,證監會查辦的首例欺詐發行案件。
3、對財務造假的倒查十年
2月11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收到罰單,因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瑞華及相關責任人被罰沒1783萬元;證監會開始倒查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數據,一查就是十年。
上述處罰案例表明,資本市場的整頓不是一陣風,而是會持續進行。監管部門將倒查十年,對過去的問題進行追溯和處理,這也意味著資本市場的整頓將是全面而深刻的。加強上市公司全過程監管,不僅有利于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更有助于推動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
03水落石出之后,或將開啟環境企業“良幣”新時代
環保行業經過了2021-2023年的震蕩筑底,2024年以來上市環境企業市值受大盤下跌的影響,2020~2023年在創業板、科創板上市的相當一部分環境企業的市值已不足10億元。市值反應了一個階段內資本市場對企業的估值,不能完全反應一個企業的長期實際價值,縱觀這四年上市的環境企業基本上都具備了核心競爭力,并在其細分領域擔當著領軍企業的重任。
2020~2023年在科創板上市環境企業市值均小于50億元,市值分布如下所示:
2020~2023年在創業板上市環境企業市值僅有3家高于50億元,市值分布如下所示: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投資人對規范治理、有核心技術和業績增長的“良幣”企業的追求都是永恒不變的,那什么才是投資人期待的“良幣”企業呢?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回報是“良幣”企業資本層面的重要特征,而堅守產業技術創新與AI應用深度融合將是“良幣”環境企業在產業層面的重要特征。只有當股價有業績支撐并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合理回報的“良幣”企業越來越多,我國資本市場才能更加健康、更有活力。
2024年2月19日,金科環境(688466)發布公告,2023年擬派發現金紅利5000萬元,以及《推動公司“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暨未來三年(2023年-2025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
2023年9月26日,朗坤環境(301305)2023半年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派發現金紅利4871.41萬元(含稅)。
2月6日以來中國股市持續反彈,今天上證指數回升至2950.96點,昨晚北京喜降龍年首場春雪,我們期待更多的“良幣“企業能夠筑底回升,我們也特別期待著環境產業的“良幣”企業能夠扛起環境產業的脊梁,然后引領環境產業繼續高歌猛進。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擁有核心技術并與AI應用深度融合。在技術產品智能化不斷進階的環境企業一定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遠,成為環境產業的“良幣”。
作者簡介
郝小軍 環境產業從業逾二十余載,主導多個垃圾焚燒發電、市政污水、供水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具有豐富的環境基礎設施資產管理實務經歷,并在環境企業私募股權投資及上市公司資產并購重組等方面具有深度的理論認知和實際案例操作經驗。